“地铁卫队”上岗三天没“开张” 劝离要护送到站外
“地铁卫队”上岗三天没“开张” 劝离要护送到站外
五一小长假,轨道交通执法大队执法队员在西直门地铁站维护运营安全秩序,解答乘客疑问。5月1日,《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开始实施,隶属于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的轨道交通执法大队在全市各条地铁线路上岗,对危害轨道交通设施设备及运营安全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本报记者 孙戉摄
轨道交通执法大队上岗头3天,1张罚单也没开,反倒是指路和劝导成了这些“硬汉”的主要工作。据交通部门统计,执法队员每天至少上岗七八个小时,一共解答了1920余次乘客咨询。
五一假期期间,记者连续两天探访本市首支“地铁卫队”发现,新方式在执法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比如,执法员设立了微信群,被劝离人员的照片等信息会共享。这相当于一份“黑名单”,屡上榜者肯定会面临高限处罚。该队副队长李海涛说:“科技执法将成为这支队伍的常态。今后,列车上、车站内的摄像头都将成为执法队员的‘眼睛’,辅助完成取证。”一两个月后,执法细则也将出台,明确具体量裁权。
每次劝离都要护送到站外
5月3日15时许,执法队员王庆彬登上一列地铁2号线列车,一男一女迎面而来。男的头发花白,走在前,手里杵着一根长棍儿,女的手里捧着一个纸盒。每走两三步,俩人都会停一下,伸手乞讨。
王庆彬赶紧迎上去,亮明身份。“我是轨道交通执法大队队员,5月1日《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开始实施,第43条第15款规定地铁里禁止乞讨卖艺,请您配合。”
两位乞讨者都没吭声,原地停止了乞讨。“我没想到的是,车厢里的乘客都给我鼓掌。”趁着列车还没进站,王庆彬给两位乞讨者普法,告诉他们在地铁里乞讨最高会被处以1000元罚款。 “俩人就是听着,对于是不是知道地铁里不允许乞讨、从哪一站上车、什么时候从事乞讨等问题,一声不吭。”王庆彬说,这两位乞讨者是老乡,都有视力残疾证,换了地铁福利票进站。随后,王庆彬一直护送他们走出地铁站。站在马路边上,他掏出手机,在执法队员建立的微信群里上传了两位乞讨者的照片和基本信息。“每次执法前,我们都会先搜搜记录。屡教不改者肯定会受到更严格的处罚。”
大约20分钟后,王庆彬才转身又进了地铁站。这也是执法队员必须遵守的规定。“有些违规者被劝离后,扭脸儿再次进站。所以每一次护送他们出站后,我们都会守护一会儿,这种震慑作用比较管用。”
车厢录像有望成执法证据
一位一线执法队员告诉记者:“更多时候,乞讨卖艺者和发放小广告的人看到穿制服的人就跑,我们很难现场取证,今后处罚也会面临问题。”北京地铁的站务员曾经堵住过一位发放小广告的人,他现场演示了一下,从包里拿出一张插到扶手环里,不到1秒钟。
“我们正在制定细则,也考虑采取一些科技方式取证。”李海涛说,车厢内、地铁站内都会有监控录像,这些内容也会成为证据。“即使执法人员到现场时,发放小广告的人已经停止了发放行为,我们也可以根据录像等内容对其进行处罚。”今后,交通部门还计划将轨道交通执法队、地铁运营方等部门的监控视频“打通”,实现信息共享。
京港地铁相关负责人此前接受采访时介绍,即使在香港,对于乞讨和发放小广告人员的处罚也面临难度,主要是辨识难度很大。“传单并不是违禁品,所以进站时可以通过安检,只有他们在站内或车内发放时,工作人员才可以上前劝阻,如果不配合会联系警察到场处理。”
李海涛说:“在北京也是如此,劝离不仅是执法部门的权责,地铁运营方也有义务。乘客遇到情况既可以通过12328热线等方式联系执法队员,也可以直接找站务员举报。”
乘地铁上下班路上也执法
交通执法总队副总队长梁建伟介绍,轨道交通执法大队现正式编制共有88人,按照地铁运营公司管理范围分为5个中队,还有一个专门负责应对重点车站重点时段或大客流冲击时安全保障的机动中队。“最终目标平均每站两名执法人员或监督员。”
按照计划,这个目标要到今年年底才会实现。此前,执法人员少、线路多成为执法面临的难题之一。“只要是上下班途中坐地铁,我们也会坚持执法。”李海涛坦言,处罚不是目的,更多的是希望让乘客了解和遵守条例。
“大部分人会很配合。”他说,“我下班路上坐地铁下车,有人堵车门。我会告诉他,先下后上,今后抢上抢下也是违规行为,甚至面临处罚。其实,有时乘客没有遵守规定也有一定原因,比如有人带着大包小包坐地铁,图方便堵在门口,如果强硬执法效果不一定好,我们队员搭把手,帮他挪到车门边上或座椅下面,乘客不仅会道谢而且表示理解。”
除了对于发放小广告、乞讨卖艺人员的劝离和处罚外,这支队伍还要实时监督地铁运营部门的行为。“比如信号故障时,执法队员不仅要监督运营方及时消隐,而且会联系市运输局做好地面公交的接驳保障,尽快消除故障带来的滞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