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力夏提·吾布力:我在清华读博士

19.12.2014  00:48

来源:新疆日报 2014-12-18 陈丰

  12月15日,地力夏提•吾布力像往常一样,来到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二楼的一间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学习、课题研究。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掩映在一片树木之中,楼前有一尊巨大的石像雕塑“孺子牛”,连同校园里其余百余尊雕像及红砖青瓦的各色建筑,构成了清华大学独有的景观。地力夏提已在这里学习了8年,现在是公共管理学院的在读博士。

  原本只是一介书生的地力夏提,自从成为《我从新疆来》一书的人物后,单纯的校园生活变了,接受采访、演讲等社会活动占用了他不少时间,但是他显得很高兴,“这是一个交流、增进了解的机会,也是宣传新疆的途径,我愿意为此付出。”地力夏提说。

  地力夏提来自喀什市,父母受过高等教育,耳濡目染的他自小就喜爱学习。虽然年幼的地力夏提当时并不明白努力拼搏与自己未来的人生之路之间的必然关系,但努力改变自身、赢得尊敬的经历,他体会深刻,他也为此付出了很多。

  地力夏提上初中前一直是在维吾尔语学校学习,初中考入学校的双语试验班才开始学习汉语,但这不妨碍他于2002年以喀什第三名的成绩考入北京潞河中学内高班。因为内高班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相对好的教学环境,而且,他和父母都认为出去求学不仅能开阔眼界,还有助于他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当时我虽然是初中,但是没有在晚上11点、12点之前睡过觉,一回来就埋头写作业,爸妈虽然第二天要上班,但他们总会坐在我旁边陪着我,给我倒上一杯茶,说快点写,早点睡。”地力夏提说,他在别人学习的时间学习,在别人休息的时间仍在学习,这使他的成绩在初中之前一直是年级里的佼佼者。

  在北京潞河中学学习时,地力夏提同桌的化学课非常好,中考时化学分数接近满分,地力夏提感觉到有很大的压力。但第一次化学测验,地力夏提的化学居然考了全班第一,同学看他的眼光就全变了,“但这眼光是欣赏的,我考出这个成绩之后那个同学对我也刮目相看了。”

  但是,“学霸”的学习之路也有曲折的时候,有时候挫败感甚至让地力夏提对自己产生怀疑。

  刚进入北京潞河中学学习时,有一次地力夏提在走廊上捡到了一把钥匙,把钥匙交给班主任,但是他不会用汉语说“走廊”这个词,在跟老师描述时非常费劲。

  来到清华大学后面临来自周围同学的挑战更大。同学们会善意地说:“地力,你的英语比汉语好。”更让地力夏提难以接受的是,第一次期中考试在班里80多名同学中成绩倒数。

  认识到自己的短板,地力夏提开始了被老师称为“滴水不漏的学习”方式,用更多的时间、更努力的态度学习,每个遇到的生字词,每个学习知识点他从不放过,每次演讲交流的机会,即便是很不流畅,他也总是勇敢地表达自己。“我只能往前走,没有退路。我就不停观察周围学生,观察优秀同学学习的习惯,学习的一些方法。”

  努力拼搏总是能换来成功。直到在潞河中学毕业,地里夏提的古文几乎次次满分,成绩总在班里前五名。2006年,他以北京内高班所有学生中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热能工程专业。在清华本科的学习也从此不断进步。

  本科毕业后,地力夏提认为自己专业的知识并不能让他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此时把目光转向清华大学的公共管理专业。

  期间,他和导师、同学们一起担任过《各地区如何建成小康社会——以新疆为例》《国家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国家粮食与食物安全》等项目的课题研究。“这些知识完全填补了或者说改变了我对世界、国家、社会、历史、各党派、地区、民族发展及问题的观点。我意识到,要想真正为社会创造价值,为百姓做好事,就得努力充实自己。”

  在地力夏提看来,清华大学是一个非同寻常的舞台。在这里,他从不因为自己是少数民族而有所懈怠,而以更开放的态度去学习,相互交流。“我一直在学习,一直在交流,也交了很多不同的朋友,我的汉族朋友、国外的朋友甚至多过本民族的朋友,我从他们那里学习到很多,这些东西就像车用润滑剂一样,消除了很多的摩擦和误会,我们也因此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地力夏提说。

 

(http://new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