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空间展老北京风筝

21.07.2017  00:53

  曾经住着上百人的地下空间如今变成了非遗博物馆。4月13日,位于东城区崇文门外街道都市馨园社区活动室的非遗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该非遗博物馆由9个展区一个教育体验区组成,展厅内介绍了辖区内厨子舍、京绣、杠箱会、风筝、蒙镶制作技艺、元宵灯会等14个非遗项目传承人及非遗展品,集展示、收藏、研究、传承、教育和文化活动于一体,免费对辖区居民开放。

  非遗项目传承人现场展示风筝制作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张氏风筝的传承人张世德就住在都市馨园小区,他家祖上三代都是制作老北京风筝的。

  “风筝的制作非常讲究,首先制作风筝的绸绢质地要好,其次搭风筝架的竹子都需要手工打磨成各种形状尺寸,渐次粗细、弯度全需要手工细作。”张世德说,他从来没学过画画,都是自己琢磨的。

  “我家里地方小,几乎没有富裕地方能够制作风筝,这下好了,我有自己的工作室了。”张世德说。

  据崇文门外街道文化中心主任张艺军介绍,都市馨园小区文化底蕴深厚,有两位非遗传承人——北京市级非遗项目“厨子舍清真宴席”的传承人舍增泰和东城区级非遗项目“北京传统风筝”传承人张世德。他们都是这里的老住户,非遗博物馆建成后,他们不但可以把这里作为工作室,进行对外展示,还可以在这里教学生、办讲座。

  记者注意到,该地下空间内还设有乒乓球室、舞蹈室、健康体验室和声乐室等。

  预计2020年前完成全部地下空间规划

  据崇文门外街道综治办主任张雨介绍称,由于该社区紧邻同仁医院、协和医院、北京医院和崇文门商圈,都市馨园社区的产权单位便于2006年开始将地下室出租盈利,用于散租或者员工宿舍使用。

  2015年,街道牵头清退地下空间,最终于2015年8月完成清退工作,疏解外来人口800余人。

  在记者探访的过程中,一位居民来到社区活动室的舞蹈室做瑜伽,她是家住都市馨园社区11号楼的韩云红。

  韩云红告诉记者:“以前这里鱼龙混杂,夜里2点还有人在外面喝酒聊天,吵得我们无法入睡。”她说,以前社区里经常有人丢自行车和电动车,也不敢让小孩子自己出门玩,而现在环境和治安都变好了。

  今年67岁的田小明,是都市馨园的户籍居民。退休后,无儿无女的他没了生活来源。2016年1月,他正式成为了社区活动室的员工,负责看门、卫生和后勤保障,每月可以收入1800元。

  “我真的感谢街道和社区,地下空间的改造不但让小区环境变好了,也实实在在地解决了老百姓的困难。”田小明说。

  张雨表示,都市馨园社区共有8个地下空间,近1万平方米。其中包括2个民防地下空间和6个普通地下空间。

  目前,仅21号楼的地下1000余平方米的地下空间规划完毕并投入使用,此外还有7个地下空间共八九千平方米未完成拆除和规划,计划于本月将对其他地下空间进行拆除。

  都市馨园社区的党委书记兼主任刘燕表示,经过社区居民议事会讨论,居民希望未来地下空间可以用做菜市场、养老驿站、儿童活动中心或老年餐桌等。

  刘燕表示,社区会把居民意见上报,进行实地考察,预计在2020年前可以完成全部规划。

  张艺军表示,未来,街道文化中心计划做到每三个社区有一个约1000平方米的社区活动室。

  (来源:法制晚报 记者:马晓晴) 【编辑:曾鼐】

朝阳地下群租房变民防科普馆
  曾经挤满600人的地下空间,Bj.China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