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我们的来处”中原农耕文明影像展开幕

26.10.2015  17:39

  光明网北京讯(记者闫汇芳) 10月23日,由中国摄影出版社主办的北京国际摄影周“土地——我们的来处”中原农耕文明影像展在798艺术区开幕,展览展出了曾经被用来稼穑的农具和生活中所能用到的器具,旨在用它们自身的形状和纹理,诉说曾经承载的文明 智慧 和人情温热,展览将持续至11月1日。

永城二小为展览定做的农具的面塑造型

  从人学会从地里种出粮食起,人类真正的文明就开始扎根生长了。几千年里,我们在耕作中不断获取和积累关于天时、关于大地和万物的智慧,在与土地胼手胝足的亲密中,也建立了各种礼仪伦常、制度风俗,乃至 政治 哲学。在机械文明和现代经济结构的冲击之下,延续几千年的小农生产模式遭到了摧毁。在中国的行政版图上,每天都有几十个村落在消失,传统意义的农业、农民、农具正在无声的消逝,年轻的农民到城里务工了,在庄稼把式手里驯服而优雅的锄头䦆头被弃置在墙角,甚至被当做废铁卖掉……

  此次展览聚焦于那些在传统的农耕文明中,曾经被用来稼穑的农具以及生活中吃穿住行所用到的器具,乃至信仰寄托,以镜头赋予它们应有的庄重和尊严,让它们自身的形状和纹理,诉说它们曾经承载的文明的智慧和人情的温热,诉说着我们跟土地曾经的亲密和熟稔。

永城二小的教师刘亚茹向中原摄影俱乐部王勇介绍面塑

  和摄影作品一起展出的还有河南省永城市第二小学的老师们专门为展览定做的农具的面塑造型。“面塑”是农耕文明中所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技艺,在我国汉代就已经有相关的文字记载,在国家重大礼仪、民俗节日装饰和馈赠中广泛使用。通过手工艺人的手艺和智慧,从地里长出的粮食变幻出了各种活灵活现的造型。历史和当下,传统和现代,古老的象征和新兴的观念在其中交融碰撞。

  展览作品的拍摄者——中原摄影俱乐部的成员,来自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之地永城,作为华夏历史上农耕文明最为悠久和发达的区域之一,这样的选择和呈现又有了更深长的意味。

  永城,作为“汉兴之地”,地处黄淮平原腹地,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其民风民俗、生活习惯都渗透着大汉文化的遗味,绵延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在这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岁时节令、方言俚语、邻里关系,甚至孩子取名字,都脱不开这种味道,抹不掉这种痕迹。

[责任编辑:李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