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院教授周惠兴研制的3D生物血管打印机问世(图文)
本网讯 “国家863计划”3D生物打印血管项目近日取得重大突破: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生物血管打印机研制成功。这款被誉为“世界首创”的3D打印机,由我校工学院教授周惠兴负责研制。
3D打印技术自问世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这种新型制造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在生物及医学领域,生物打印技术成为近年研究热门,其中3D生物血管打印项目在2014年初入选为“国家863计划”。由康裕建、周惠兴两位“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领衔的团队,提前完成项目研发,他们的成果在两周前亮相。
血管“打印”的机理是:以活细胞和培养液构成“生物墨汁”,按血管细胞构成进行分层打印。每一层,选用不同成分的“生物墨汁”。打印过程中,营养液通过打印杆上设计的特殊结构,通过一层特殊的冷凝材料不断渗透、滋养每个细胞层。3D生物打印血管初具雏形后,通过环境控制,从打印装置脱落,并置于营养液环境中进行后续培养。在实验室状态,这款打印机可以打印出血管独有的中空结构,根据需求可以打印多层不同种类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细胞及其它生物材料。本项目通过跨专业、跨学科合作,在生物打印上首创了多项技术,包括:生物砖( Biosynsphere )、旋转打印( Rollovesseller )、细胞包裹打印、细胞营养液与环境控制、多喷头复合打印等。
3D打印或增材制造技术,是未来制造领域革命性的技术,它将能够真正满足产品设计与制造的优化需求,满足人们的个性化追求。项目进行过程中,得到了学校领导的支持。柯炳生校长和工学院领导曾莅临实验室指导工作,并积极推动成立3D生物打印研究中心。
周惠兴教授,2005年作为人才引入我校工作。此前他先后就职于英国利兹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国600Lathes公司、英国WABCO公司,从事研发工作。是美国SAE会员、IEEE学会会员,英国工程学会注册特许工程师。现为我校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精密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北京地区主席,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直线电机与直驱执行器、智能机器与精密运动控制,作为智能机器一种的3D打印机是其研究重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