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格局下的农产品国际贸易暨涉农类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发展高峰论坛在经管学院举行
本网讯 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做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新形势下,如何保证农产品的供应,充分发挥两种市场的优势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对此,由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联合举办的双循环格局下的农产品国际贸易暨涉农类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发展高峰论坛于5月22日在中国农业大学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对外经济与贸易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重庆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山东财经大学、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高校相关领域的专家共聚一堂,研讨双循环背景下我国农产品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前景与挑战,并对国际贸易学科的现状及未来的加强提出了建议。
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司伟教授为论坛致辞。他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并对学院经济贸易系近年来的发展做出总结,希望各位专家支持学院发展和学科建设。副院长李军教授主持了开幕环节。
林发勤教授主持了上半场会议。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原副校长、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秘书长林桂军以“发展中国家特殊待遇问题改革方向”为主题进行了演讲,针对发展中国家特殊待遇问题,特别是在WTO框架下农业问题方面如何处理发展中国家待遇问题提出了四条改革建议。
南开大学原副校长、讲席教授、教育部高校经济与贸易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佟家栋介绍了其当前的研究成果,认为美国等发达国家面向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可能会对本国就业产生替代效应,中国在华外资企业的对美出口会带来显著的就业替代效应。此外,佟家栋教授从双循环等角度提出了深化我国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三产融合方面的应对策略。
山东财经大学校长、教育部高校经济与贸易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副秘书长赵忠秀以“中美‘脱钩’与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为主题进行了演讲,对“五中全会建议”和“十四五规划”中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副秘书长盛斌教授以“双循环格局下的中国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为主题进行了演讲,从市场准入、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补贴等方面介绍了我国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提出以流通视角、需求视角和价值链视角分析我国农产品贸易与经济双循环新格局,供大家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重庆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姚树洁从技术创新推动“双循环”新格局发展的角度展开了演讲。姚树洁教授首先强调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包括农业科技,种子技术等方面的技术水平,提出我国应当立足于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打造长期发展的底气和实力。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南开经济研究》主编李坤望以“收入分配与内循环的改善”为主题进行了演讲。李坤望教授通过构建模型,量化分析了收入不平等与内需之间的关系以及收入差距降低如何影响内需,提出应通过降低收入不平等,有效促进消费,改善消费结构。
南京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高校经济与贸易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于津平教授具体介绍了新形势新格局下“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畅通国内经济循环、总结“一带一路”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等五个方面提出了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的政策建议,其中包含南南农业合作。
会议下半场由我院经济贸易系主任李春顶教授主持。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紫光讲席教授鞠建东以“国际贸易争端学科框架”为主题展开了演讲。鞠建东教授首先介绍了自己所搭建的国际贸易争端学科框架,从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出发,结合通俗易懂的案例,说明主流经济学在解释国家之间利益冲突时的无力。通过比较优势原理、垄断利润原理以及分工固化的增长陷阱原理,介绍并分析了国际贸易争端的内在机制。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席教授、全球食物经济和政策研究院院长、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原所长樊胜根以“农产品贸易和中国食物系统转型”为主题进行了演讲。樊胜根教授从前不久发布的《2021中国与全球食物政策报告》入手,提出农业食物系统所面临的三大主要挑战,通过七大政策建议帮助农食系统重建。此外,樊教授提出充分利用贸易助力农业食物系统转型,还对促进农产品贸易发展提出了诸多建议。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朱晶教授以“双循环新格局下的中国粮食安全”为主题进行演讲,将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归纳精炼为三句话:有内有外,缺一不可;以内为主,以外为辅;内外统筹,协调互促,并从生产、供应、支持、流通以及治理等方面为双循环新格局下粮食安全的定力打造提出了具体方案。
清华大学-芝加哥大学经济与金融联合研究中心主任、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陆毅教授主要介绍了CPTPP框架下国企在贸易谈判中的补贴方式和治理问题。陆毅教授对TPP/CPTPP、WTO、USMCA和TTIP下关于国有企业的内容和规则进行梳理和阐述,此后对中国加入CPTPP国企补贴和治理谈判的启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院长、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副秘书长、教育部高校经济与贸易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唐宜红教授以“我国服务业开放对地区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为主题进行了演讲。唐宜红教授经过模型分析和一系列检验,得出服务业开放能够显著推动中国制造业结构升级的结论,并提出通过现存企业产出变动、提高专利创新水平、完善制度环境和丰富产业多样性来推动制造业结构升级,还专门针对食品制造业进行了探讨,对农食品制造、服务业三产融合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科研处长、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青年论坛副秘书长何欢浪主要介绍了对标国际贸易投资自由化最高标准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深化开放研究。何欢浪教授从“全面”(宽领域,广覆盖)、“进步”(高标准、严规制)这两个基本特征来说明CPTPP是具有WTO-X特征的高度自由化的超级区域易投资安排,并提出上海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需要继续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的具体任务和可操作方案建议。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雅教授杨汝岱以“畅通国内大市场,服务双循环发展格局”为主题进行了演讲,根据对要素市场改革与出口导向型发展的研究得出结论:现有地区竞争(最核心的是省际竞争)大大阻隔了国内大市场的一体化,并据此提出要素市场进一步改革和产品市场一体化程度的提升将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长久动力。
会议最后,李春顶教授对嘉宾的演讲进行了总结,并对我院国际贸易学科的现状进行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