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国际科技创新产业”支撑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一、国际科技创新产业的内涵
国际科技创新产业指:以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基础,以国际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为手段,形成与国内其它地区乃至国际上其它国家间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位势差,源源不断产出创新成果并以商品化形态走向国内外市场,带来大量、直接经济收益的新兴产业。培育“国际科技创新产业”,使其成为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形成独树一帜的核心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模式,有助于将北京发展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与转移的枢纽。
二、北京培育发展国际科技创新产业大有可为
1.培育“国际科技创新产业”对支撑首都新时期城市战略定位具有重要意义。世界上著名的国际化大城市都以各自占有优势的国际化产业为核心进行战略定位,如纽约和伦敦以“国际金融投资产业”为核心,巴黎以“国际时尚文化产业”为核心,东京以“国际高端制造产业”为核心。北京选择“国际科技创新产业”,将能够丰富和充实“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支撑新时期首都城市战略定位。
2.北京具有发展“国际科技创新产业”的基础。北京市科技创新资源集中。高校、科研院所密集,拥有280多个科研院所和90多个高等院校;研发人员高度聚集,全市共有科技研发(R&D)人员30多万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全市有9300余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技术进出口交易方面有很好的基础和实力,2013年实现技术合同成交总额2851亿元。
3.“国际科技创新产业”有望成为经济发展支柱力量。“国际科技创新产业”可不依赖、不附属于一产和二产,而独立产生巨大的价值,同时为北京的一产、二产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与服务,提高生产效率。由于产业链相对较短、收益高,可为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有望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措施
1.以会议、网络和技术转移中心等多种形式,搭建发展平台。会议:包括在京举办国际创新合作与技术转移大会、国际创新论坛、外交官科技通报等会议,以会议为载体,将北京建设成为汇聚全球高端技术的集散地。网络:整合海外技术转移机构和国内技术中介机构,建设“国际技术转移协作网络”;利用北京的外交资源推动“驻外科技外交官创新合作与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和“外国驻华科技参赞交流网络”建设;建立和推广“国际企业在线技术对接系统”。跨国技术转移中心:建设与不同国家政府间的跨国技术转移官方机构和针对相关领域的跨国技术转移专业机构,通过技术转移中心,有目的、精确地输入和输出针对性的领先技术。
2.形成政府对“国际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项目-人才-基地”支持主线。一是支持一批国际科技创新项目。包括国际科技合作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二是整合各部门资源,对国际高端人才引进、国际间科技人员交流、国际化人才团队培养进行支持。三是认定支持一批“国际科技创新产业”基地。推动形成北京市机构与外国企业、高校院所等主体间的合作,择优认定“北京市国际科技创新产业基地”,整合银行、券商、风投等社会资源,支持国际合作基地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
3.重点抓住一批“国际科技创新产业”落地。一是推动一批园区落地。建设一批国际创新示范园,集中展示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建设一批国际产业孵化园,瞄准国际上出现的新型产业,全面引进国际上产业链上下游的相关技术和企业;建设一批国际科技产业园,对于推动国际上的产业化条件较成熟的技术和企业集群在园区内集群式发展。二是推动一批国际高水平机构落地。建立一批中外联合研究机构,推动国外高水平大学院所与北京机构建立联合实验室,推动诺奖得主与北京地区的大学院所合作建立联合研究院;帮助知名跨国公司在京设立研发中心;推动北京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三是促进一批国际高端项目落地。瞄准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组织对接以企业为主体的承接载体,推动相关技术在京落地转化和产业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管理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