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都市如何点亮夜间经济
为“激发新一轮消费升级潜力”,今年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北京将出台繁荣夜间经济促消费的政策,鼓励重点街区及商场、超市、便利店适当延长营业时间。
有人曾用美国国家航天局夜间灯光图来研究城市发展,发现灯光越是明亮,往往意味着越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在许多国际大都市,夜间经济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搞好夜间经济,世界各国的城市管理者没少费脑筋。
夜间经济≠酒吧经济
夜间经济是否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夜生活甚至“酒吧经济”?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有关悉尼夜间经济的一份研究报告就指出,夜间经济的发展不只和酒吧等娱乐场所相关,还包含着艺术、文化、零售等一系列产业。
在伦敦,夜间经济提供了130万个就业岗位。伦敦夜间经济的主要形式还是酒吧经济,不过这并不妨碍伦敦夜生活透着浓厚的文化气息。伦敦西区是世界著名的戏剧中心,单是这一个区就有剧院40多家。每当夜幕降临,伦敦的大小剧院门前都会排起长队,《歌剧魅影》《悲惨世界》《战马》等经典剧目会在晚上7点半准时开演。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的文化艺术之都。北京的小吴在圣彼得堡工作4年了,他告诉记者,当地人的夜间文化生活十分丰富,经常去看各类演出的人达到百分之六七十。“我们单位的保洁阿姨就经常去,一星期去三次。她喜欢,而且票价也便宜。”小吴说,圣彼得堡的上百家剧院各有各的特点,有大剧院,也有专门演出实验先锋戏剧的小剧院,给了当地人很多选择。“俄罗斯人在文化艺术上的投入很多,政府的支持力度也很大。”
像许多国际大都市一样,圣彼得堡也有加班文化,工作到晚上八九点再外出放松是常有的事。24小时的便利店在圣彼得堡随处可见,一些大型仓储超市也24小时营业,还有很多路边小店小摊,卖各种小吃。地铁会运营到凌晨1点,给人们的夜生活带来很大便利。
和文化艺术活动一样,体育赛事同样可以是夜间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澳大利亚人热爱体育运动,每年到新南威尔士州观看或参与体育活动的境内外人士多达数百万。在谈到悉尼夜间经济面临的窘境时,经济学家凯瑟琳·马修斯强调了文化艺术产业的重要价值:“艺术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城市吸引和留住人才,有创造力的劳动力群体建立在接触艺术和文化的基础上。”
伦敦夜间经济繁荣的背后,是伦敦市政府付出的不懈努力。2016年底,市长萨迪克·汗任命了伦敦第一位“夜间主管”,专门负责管理伦敦的夜间经济。这一职位要求除了熟悉夜生活外,还要完成“捍卫伦敦夜间文化价值,推动伦敦夜间经济发展和多样化”的任务。
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是以夜生活闻名的城市。伦敦的夜间主管即是仿效阿姆斯特丹的“夜间市长”设立的。米里克·米兰从2012年起给阿姆斯特丹当了6年的夜间市长。阿姆斯特丹的夜间市长不是政府员工,主要充当娱乐场所、消费者、演艺人士以及居民和政府等各方面的协调者。
在米兰治下,阿姆斯特丹娱乐场所的营业时间从凌晨4点关门被放宽至24小时。米兰认为,缓解酒吧、夜店造成的噪音问题,与其缩短营业时间,不如干脆实行24小时营业,这样不但能够避免大量人群在凌晨四五点涌上街头,让他们从容地在凌晨3点至早8点之间有序离开,还给了娱乐场所自主选择营业时长和安排演出内容的充裕空间。
通过米兰的一系列努力,阿姆斯特丹与酒精有关的社会问题减少了25%。不仅伦敦,全世界有超过30个城市在阿姆斯特丹影响下设立了类似夜间市长的职位,如巴黎、马德里、东京。2016年,米兰还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球夜间市长峰会。
在仿效阿姆斯特丹聘任夜间主管的同时,伦敦还实行了地铁通宵运行计划,每周五、周六,在一些主要线路让地铁24小时运行。通宵地铁获得了广大从事夜间经济相关工作的中低收入群体的好评,这使他们下班时可以更便捷地回到位于郊区的家。一份报告称,通宵地铁为伦敦带来每年7700万英镑的额外收益。到2030年,伦敦夜间经济每年创造的收益将达到300亿英镑。
首尔:“夜猫子夜市”促消费
韩国加班文化盛行。韩国最大就业网站Jobkorea统计数据显示,韩国上班族每周平均工作时间达50小时,日均工作时间约10小时。而白天努力工作赚钱,晚上花钱解压已经成为不少上班族生活的真实写照,人们三五成群、呼朋唤友,形成了韩国夜生活独特的一景。
为了缓解上班期间高度紧绷的神经,韩国上班族喜欢下班后小酌几杯或是逛街血拼,成为了韩国“夜间消费”的主力军。
顺应需求,营业到凌晨的餐馆和酒吧随处可见,大型超市运营到夜间11点至12点,便利店都是24小时营业,汗蒸房、卡拉OK、网吧、游戏厅、电影院等娱乐场所大部分也是通宵营业。
其实,韩国夜间经济的发展也不过10余年时间。1997年外汇危机后,为了应对韩国国内消费萎缩,韩国政府管制改革委员会于1999年3月下令完全解除深夜营业的禁令。至此,韩国商家才可以完全自由地在夜间进行营业活动。近几年,为了振兴萎靡的经济,韩国各地方政府在城市核心商圈举办各类夜间活动,以促进民众夜间消费。
首尔市政府从2015年起,在汝矣岛汉江公园、盘浦汉江公园、东大门、清溪川等地举办“夜猫子夜市”。每周五周六18点至24点,首尔市民和游客们可以在夜市上看到形形色色的移动餐车和商铺,在享受美食和购物的同时欣赏汉江和清溪川的美景。这样“零距离”体验首尔夜晚魅力的夜间活动受到了民众的追捧。据统计,2018年,“夜猫子夜市”共计接待游人近430万人次,共有189辆餐车、317组商家参与其中,总销售额达到117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044万元)。
里昂:用地域文脉点亮城市
法国第二大城市里昂以其绚丽的城市照明闻名于世,每年12月8日在此举办的为期4天的灯光盛会能够吸引超过400万的游客,投资回报率达到28.6%,极大地带动了当地住宿、餐饮、娱乐等行业的发展。
作为世界“三大灯光节”之一的里昂灯光节始于1852年,为庆祝圣母玛利亚镀金铜像落成,人们纷纷在窗前点起蜡烛并走上街头载歌载舞,自此成为里昂的一个宗教节日。1980年里昂市政府成功实施了《城市灯光规划》,从政策、技术、艺术等方面为该节日提供支持,灯光逐渐成为城市风景打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与城市的历史文化形成链接关系,将其打造为一个具有人文气息的国际灯光节。
如今,里昂灯光节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国际规模和专业水准的大型灯光艺术活动,里昂市长曾经在起草里昂市照明规划项目书时明确指出:“通过夜景照明的手段和方法,使来到这里的人们从夜晚重新触摸到法国的历史、里昂的情怀。”一方面,里昂将灯光节作为发展夜间经济的策略之一,从传统的烛光到声光电的结合,再到3D立体照明技术和全息投影技术的引入,城市设计者将光源的变化与城市的历史建筑、重要街道、山脉河流融为一体,把城市特色建筑作为光影作品的核心。此外,实景表演秀和交互式装置的引用将旁观者转化为表演者,让观众带给这些装置生命。另一方面,里昂用地域文脉点亮城市。在传承节日传统的基础上,将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宗教故事、城市理念通过光影技术投射在古建筑上,带领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者感受城市的文化底蕴与气息,用城市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内核勾勒城市的灵魂。
在运用技术性手段提升夜间经济指标的同时,近十年来里昂市开始实行全新的“绿色照明”规划,设立城市照明局,专门研究和监督城市生态型照明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倡导“小而灵”的节能理念,规避城市亮化工程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驻外记者探访
巴黎:周三周五可以夜游卢浮宫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刘威
法国巴黎从来就是一座不缺乏人气的城市,人们白天忙碌来不及放慢脚步,夜生活便成了全民消费不可缺少的部分。夜色中,巴黎古老的建筑与繁华的街景交织在一起,优雅的气质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随着法国“黄背心”运动的持续发酵,巴黎经济或多或少受到影响。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政府部门推出重要景点延长营业时间、剧院增加放映剧目和场次、博物馆夜游等措施,刺激巴黎夜间消费。
二月通常是一年之中的旅游淡季。作为巴黎的地标,埃菲尔铁塔的观光电梯此时段都会运营至接近午夜,以便于游客登上塔顶,俯瞰整个城市的夜景。同时,塔顶的探照灯和遍布塔身的灯光从夜幕降临时至凌晨,在整点前10分钟都会不停闪烁,给这座铁塔披上分外迷人的外衣。晚上8点,来自四面八方的人群在这里汇集,路边摊贩的生意非常红火。不远处,各种颜色的迷你发光铁塔纪念品吸引着人们从口袋里掏出钱币。美丽蜿蜒的塞纳河开行的晚间游船也吸引了许多游客到此,两岸五彩斑斓的灯光为人们拍照留念增添了一抹别样色彩。
由于历史原因,文化消费一直占据着巴黎夜间经济相当大的比重。巴黎皇家宫剧院内有戏剧、音乐剧、喜剧等形式多样的演出,场次很多。晚上9点,这里依然是人头攒动,从附近餐馆、酒吧、街道走向剧院的观众络绎不绝。剧院里,有序排队的观众拿着提前买好的票券正在检票,期待一场精彩的演出,这其中以当地观众居多。繁荣的夜间文化市场奠定了法国全民高审美的起点,同时也离不开法国政府有力的各项支持。巴黎还开展了每周三和周五夜游博物馆的活动,卢浮宫开放时间延至晚间9点45分。夜间参观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的卢浮宫,相信游览过的人一定会印象深刻。
除此之外,安全有序的治安环境、深夜仍运营的公共交通工具、24小时营业的便利商店都在践行着夜巴黎的承诺,它们正用持续不断的努力来慢慢消除“黄背心”运动给巴黎带来的负面影响。
东京:官民一体推进“24小时日本”
本报驻东京记者 李玉川
东京是座夜晚也不显冷清的城市。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随处可见,繁华街区不乏营业至深夜的餐厅、酒吧,日本铁路公司和地铁等公共交通也大多运营到凌晨1点。
2月22日晚8点30分,记者在被称为“购物天堂”的银座大街采访了一对来自上海的年轻夫妇,妻子孙小姐说:“一会要去旁边大楼里的日本料理店体验怀石料理,餐厅营业到11点半。购物之后还可以慢慢体验日本料理,一天的旅程很充实。”
晚9点30分,记者来到餐饮业相对集中的赤坂见附,这里灯光闪烁、行人如织。刚从居酒屋出来的山本先生在一家商社工作,他对记者说:“明天公司休息,今天晚上可以跟朋友喝个痛快,下面要换家店‘二次会’,12点左右坐电车回家。”
晚10点,记者来到年轻人的时尚圣地涩谷,站前的十字路口仍然人流如潮。立教大学大三女生铃木说:“刚刚打工下班,现在跟同学一起去吃饭,饭后再一起去卡拉OK唱歌。”
2018年4月,日本知名市场调查机构Macromill公司曾就夜间经济问题对居住在东京市区内的1000名20岁至59岁的男女进行过网络问卷调查。41%的人回答每周夜间出去活动1次以上,25%的人回答每月外出活动1次以上,另有34%的人回答2至3个月内没有夜间外出活动。关于夜间消费金额,受访者平均每人每月消费14519日元(约合900元人民币)。
虽然东京的夜间经济比较发达,但日本各界仍在想方设法发展夜间经济。观光厅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平均每位外国游客在日本消费15.6万日元,其中娱乐消费仅占3%左右,这与法国、美国等旅游业大国10%左右的娱乐消费相比还有较大差距。2017年4月,执政的自民党成立了“夜间经济议员联盟”。“夜间经济议员联盟”12月发表中期报告,建议创造消除人们对夜生活负面印象的舆论环境,为人们提供夜间可以和白天一样自由活动的环境空间,发展夜间经济,提高夜间时段对GDP的贡献。建议的主要内容包括:延长文化设施的开放时间,在文化设施内增设咖啡店、酒吧等,提高利用价值;举办烟花大会等传统文化活动,增加文艺演出;延长电车、地铁的运营时间,周末实行24小时运营,主要公交巴士线路运营时间延长至深夜;增设监控设施,发动民间安防志愿者,商家、街区居民、警察、地方公共团体、安防志愿者团体相互配合,确保安全放心;建立日本版的安全街区认证机制;成立官民一体的“‘24小时日本’推进协议会”,由地方政府负责具体实施。
东京都各区在发展夜间经济方面也是各显神通。年轻人聚集地涩谷聘请在年轻人中有影响力的演艺界名人担任“涩谷夜间观光大使”,宣传涩谷夜晚的魅力。剧场资源丰富的丰岛区把目标定在了人们欣赏完文艺演出后的“余韵”消费,在大力发展文化设施的同时,建设面向女性的大型商业设施。(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白波)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