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林场管护用房须改造

21.03.2016  10:32

 

        我国的国有林场大多建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基本分布在人为活动少、贫困落后的远山、高山、风沙线和水土流失严重区域,处于生态建设最前沿,生态区位极为重要,在我国生态建设中具有骨干作用,在现代林业建设中具有带动作用,在弘扬生态文化中具有示范作用。截止目前,全国共有国有林场4855家,职工75万人,经营总面积11.5亿亩,占我国国土面积的8%,其中林地面积8.7亿亩,森林面积6.7亿亩,森林蓄积量23.4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国林地面积、森林面积和森林总蓄积量的19%、23%和17%,构成了中国林业三大板块之一,是我国全体国民巨大的公共产品和宝贵生态财富,是最普惠的生态福祉。
  
  长期以来,国有林场坚持“先治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的建设原则,将自有财力和精力都投到了山上,山绿了、水清了,但基础设施却远远落后了,特别是管护用房建设欠账十分严重,设施简陋,条件差,安全隐患多。国有林场管护用房基本上建于1950–1970年间,使用年代久远,建筑条件简陋。长期以来,由于各级政府对国有林场没有明确的政策支持和投入渠道,国有林场管护用房建设严重落后,90%已成危房。据统计,全国有1595个林场、9384个管护站点吃水困难或存在饮水安全问题,护林员吃水要到山脚下去背,遇到雨雪天气,吃水十分困难;有6474个管护站点没有照明用电,涉及10万职工,用电十分困难;绝大多数管护站点只通小土路,道路狭窄、路况差,护林员出行十分困难。
  
  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已经成为国有林场的首要任务,应当实施国有林场危旧管护用房改造工程,切实改善广大一线护林员的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提升国有林场的森林资源管护能力,巩固国家生态建设根基。实施危旧管护用房改造,对一线管护站点布局进行科学调整,还能优化国有林场生产力布局,应尽快将国有林场管护房建设纳入全国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整体规划,使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管护体系逐步完善。
  
  3月7日,人民日报“美丽中国 绿色先行”两会专刊就这一问题对我进行了采访报道。
  
  孙建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肢残人协会副主席、山东省残联副主席,山东省淄博市原山林场党委书记。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