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林场改革激发新活力 在河南“塞罕坝”大干一场

21.03.2018  08:32
  3月14日,春风拂面,商丘市民权林场申集分场美洲黑杨试验林基地,工人们把幼苗轻轻地放在挖好的坑里,培土、踩实,200多亩新植树木像列队的士兵一样挺拔、整齐。
  这是林场最忙的季节。“早上6点多,各个造林点就热闹起来了,为了保证成活率,职工们加班加点往前赶。”民权林场场长王伟说。
  再过两天,这支队伍将迎来一批身份特殊的“新面孔”——他们是林场的老职工,多年来却游离于林场工作之外,靠种二三亩地顾住温饱。
  “这是我们的‘承包职工’,因为国有林场改革才得以返岗。”王伟介绍,上世纪90年代以来,林场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经费自收自支。为了保证防风固沙效果,防止黄河故道风沙卷土重来,林场一方面要限制采伐量,一方面要不断花钱造林,一直处于经济困难状态。“尤其到了造林季,是先买树苗还是先发工资?只能跟大家商量好,先种树,工资等一等。”
  为了职工的生计,林场把一些地承包给职工,作为工资的替代。有的职工干上承包地后,以农活为生,一直没能返回岗位。
  47岁的王新菊就是“承包职工”中的一员。这段时间,她经常激动得睡不着觉。3月15日上午,王新菊接受了入职体检。“就等着场里一声令下上班了。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感谢国有林场改革的春风,让我重新上岗。”
  2016年,我省国有林场改革全面铺开。改革完成后,国有林场由自收自支改为财政全额拨款,职工的生活将得到极大保障。
  更大的变化出现在林场。记者看到,林区不少道路两侧正在栽植行道树。民权林场副场长石立忠说,这是今年开始的新行动。行道树将大量采用金叶榆、木槿、油松、侧柏等彩叶树种和常绿树种。林场今年还将继续扩大银杏、美国红枫的种植规模,让这里一年四季都很养眼。
  “国有林场改革的出发点就是要维护、提升森林资源的生态功能,现在职工不为收入发愁了,我们还有啥理由不把林场工作搞得更好呢?”民权林场总工程师徐兰成说,以前种树以防护和木材为主,多种速生杨树、速生槐树等。现在我们要多种银杏、苦楝、椿树等珍贵乡土树种,保生态的同时为国家储备大径级木材。
  6.9万亩的林地,5.5万亩的森林,这片有着河南“塞罕坝”美誉的林子,蕴含着巨大的生态潜力。王伟表示,将借助国有林场改革的东风,把林场建设成高规格的平原森林树木园,向集休闲、旅游、度假、科普于一体的国家森林公园迈进。
  国有林场改革为林场注入了新活力,激发了新斗志。采访中,林场职工纷纷表示:“林场享受了改革红利,我们要把更多的生态福利献给社会,做好‘生态饭’,当好‘护林人’。”(记者 陈慧)
吉林:全面深化林业改革 全力推动林业转型发展
巴音朝鲁在白山调研林业改革发展工作时强调 全面深林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