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教授任首席 6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同时启动(图文)

16.10.2016  21:41

 

 

 

  本网讯  今天是世界第36个粮食日,也是我校111周年校庆日。上午9时,学校牵头的6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西区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启动。校长柯炳生出席并致辞,科技部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贾敬敦等应邀作政策解读并对项目启动后工作提出建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是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后设立的五个大类之一,整合了原有的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有关部门管理的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内容。2016年是五大类科技计划实施的元年,试点和首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42个、项目1172个(在农林领域获批的8个专项116个项目中,高校共获28个项目)。

  柯炳生校长在致辞中对主管部门长期以来给予学校发展的支持、各合作单位及各方专家的关注和帮助表达感谢,同时对参与项目攻关的科研工作者们表达祝贺。他希望大家深切认识承担国家级项目的责任和使命,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和引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勉励首席科学家和团队成员认真领会启动会精神和要求并贯彻到项目实施中去;学校也将积极营造宽松而不失规范的科研环境,支持和服务农业科技创新。

  “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不是一时之举”,贾敬敦在启动会上分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背景和意义后指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针对事关国计民生的领域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成果转化(示范),以重点专项的方式,组织产学研优势力量协同攻关,提出整体解决方案。他详细阐述了这一计划项目设计“全链条设计、一体化实施”的特点,以及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后创新管理对于项目和课题实施、法人单位和项目责任单位责任落实、科研工作者和团队的要求。在学校111周年校庆之时,他期待母校农业科技工作肩负加快发展农业科技的使命,薪火相传,开辟中国农业事业、中国农业科学技术事业的新未来。

  这次启动的6个项目,均为我校作为牵头单位申报获批的试点和首批专项项目,分别是:农学院徐明良教授主持的“小麦等作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与应用”,陈绍江教授主持的“玉米杂种优势利用技术与强优势杂交种创制”,名列在七大农作物育种专项之下;植保学院彭友良教授主持的“粮食主产区主要病虫草害发生及其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农学院陈阜教授主持的“粮食作物丰产增效资源配置机理与种植模式优化”和王璞教授主持的“玉米密植高产宜机收品种筛选及其配套栽培技术”,属于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专项;资环学院李季教授主持的“农业废弃物好氧发酵技术与智能控制设备研发”,为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专项的项目之一。

  包括这6个项目在内的试点和首批项目,是中央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以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第一批项目,也是“十三五”开局以后的第一批项目,还是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以后实施的首批项目。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处长李仕宝受中心委托,对参与项目申报的各方面农业科学技术专家和学校表示感谢,对承担项目和课题的专家表达祝贺,并就项目和课题实施交流了工作设想,提出思想认识、沟通协同、规章制度和管理服务队伍等四方面保障和要求。

  学校副校长李召虎主持启动会。他在启动会上说,国家重大研发计划项目体现问题导向,希望参与项目的专家围绕重点研发计划的设定目标梳理和凝练的内容和思路;而在今后五年的实施和推进中,淡化名利,潜心研究,顺利圆满地完成好工作。他也希望我校6位专家履行好首席的责任,精诚合作,推动科技创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景瑞及6个项目首席科学家、各课题主持人及骨干成员,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农业科技处、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农业高技术处,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项目管理二处,教育部科技司基础处和学校科研、财务部门负责人,约400人左右参加启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