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国家留学基金委“感知中国”活动圆满举行

27.07.2016  04:04
7月8日至13日,由国家留学基金委主办、北京化工大学承办的“感知中国——感知环保村企,共建绿色家园”主题活动正式启动,由国际教育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刘振娟和留学生部相关老师带队,组织了来自19个国家的70余名中国政府奖留学生分别赴昌平区十三陵镇麻峪房村和北京环卫集团参观考察。雾霾锁城一直是留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环境也成了影响留学生招生的一大因素,通过此次活动留学生们切身实地感受到北京的新农村、代表企业在环保方面做出的积极工作和所付出的努力。该活动被《神州学人》杂志全程报道。 感知最美乡村,体验多彩文化
活动第一站是昌平区麻峪房村。麻峪房村2006年被评为北京“最美乡村”,这里绿树掩映,空气清新。宋建国书记为留学生们讲解了村子的情况,20年前城市北京最贫穷的农村之一,现在通过开发旅游,村民收入大幅增加。村子通过严格垃圾分类、监控污水排放、加强清洁能源供暖等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之后留学生们和村民互动扭秧歌,体验农活,学习烹饪农家菜,感知新农村美丽的绿色生态。来自牙买加的比尼尔和村民学习了扭秧歌,还帮助村民采摘杏,表示很喜欢中国农村这种淳朴的氛围,他的家乡也有很多这样的农村,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努力,为保护绿色生态做出努力。
考察垃圾处理,了解北京环卫
北京环卫集团是首都环卫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国有独资公司。主要承担首都市区和部分郊区的生活废弃物收集、运输、无害化处理,道路机械清扫等任务。年处理垃圾220多万吨,粪便80多万吨,清扫道路853万平方米,除雪1463万平方米。阿苏卫循环产业园区坐落在昌平区,是北京最大的垃圾处理区,承担北京四分之一的垃圾处理任务。王成君副经理带留学生参观了园区设施分布沙盘,介绍了厂区建设、设施分布以及未来规划。随后带留学生实地考察了填埋现场、污水处理间和沼气处理设施。在这里留学生们了解了垃圾填埋场的封填工艺以及除臭措施,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流程,工艺以及最终水质标准以及沼气产生原理及发电利用。参观过程中留学生被先进的垃圾处理装置所吸引,被处理好的污水可以养鱼感到惊讶,和这里的技术人员探讨环保专业知识。



参观环境公司,感知废物力量
来到北京环卫集团总部,集团副总经理罗伟欢迎留学生的到来。留学生们参观了环卫集团企业文化墙,观看《从现在致未来》宣传片,了解环卫集团企业文化、业务板块、发展理念和劳模形象。参观“生活废弃物的力量”科普场馆,场馆内容包括“垃圾与生活区”展区、垃圾分类回收科普墙、垃圾分类及资源化科普多宝阁系统、垃圾处理工艺展板、企业成就墙、垃圾处理技术历史墙等内容。之后还参观了研发实验室和监测中心,来自玻利维亚的如本在见到企业自主研发的沼气检测装置时很兴奋,和技术人员探讨了检测原理,表示佩服。


体验细微环境,长记环保精神
留学生们又来到北京微环境管理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刘建升介绍了“两网合一”(再生资源回收+垃圾分类)的模式和运营情况以及“第五空间”(第五代公共厕所)的使用模式。随后参观微环境公司物流基地(停车场顶层),了解纯电动物流车辆 “黑酷”和环卫罐车辆。来自肯尼亚的罗木说自己的国家都没有纯电动的环卫车辆,很佩服北京政府对环卫事业的投入。之后留学生们又深入亚运村的四个社区,实地调研垃圾回收站的运行情况。
满满的行程让留学生们收获颇丰,纷纷为北京在环保方面的极大作为感到赞叹与佩服。来自巴基斯坦的博士留学生伊克巴尔表示非常喜欢这次活动,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可以更加了解中国。他希望可以将中国的一些环保理念带回自己的国家,共同为保护环境建设绿色地球出力。留学生们虽然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肤色和语言、文化背景,但却有着共同的关注-环境。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同在地球村的留学生们积极行动起来,加入全民绿色行动,努力做到垃圾分类,共同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增强保持“蓝天”的信心,争作环保志愿者。





撰稿:于跃 | 供稿单位:国际教育学院 | 摄影:张海科,邢文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