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报告》发布林业成为重要亮点

01.03.2017  18:35
首部《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报告》发布
林业成为重要亮点

      中国林业网3月1日讯 日前,中央网信办发布首部《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全国林业电子政务发展情况被单章收录,成为《报告》重要亮点。
 


首部《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报告》发布
 

      《报告》回顾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总结了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政府“十二五”时期和2015年电子政务发展情况、建设成果、主要成效、创新点、成功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展望了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给电子政务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和建议。
      《报告》认为,“十二五”期间,全国林业电子政务建设全面快速推进,取得显著成效。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达到80%,省级以上单位全部实现无纸化办公,80%以上的行政许可实现在线处理,80%的省级单位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上下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传输网络。林业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交换体系、安全管理体系、标准规范体系进一步健全,信息化水平和业务支撑能力大幅提高。
      《报告》收录的全国林业电子政务发展情况摘要如下:
      一、应用成效
      (一)形成智慧林业新共识。 林业信息化建设全面进入智慧林业建设新阶段,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慧城市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智慧林业建设开局良好、成效显现,全国上下形成智慧林业建设新共识。
      (二)打造林业政务新平台。 依托林业专网和林业网站群,成功打造集电子办公、信息发布、网上办事、互动交流、大数据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国林业政务新平台,有力推进林业治理现代化。初步建成涵盖国家、省、市、县四级的办公网络,林业行政管理效率大幅提高。中国林业网站群历经17年发展、4次重大改版,累计点击量近20亿人次,荣获中国政府网站部委第二名、“中国最具影响力政府网站”等多个奖项。搭建林业在线审批平台,实现行政审批业务一体化管理,向企业和公众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的“一站式”服务。       
      (三)注入林业建设新动力。 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林业资源监管、生态修复、应急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倍增催化作用,为林业建设提供强大支撑。开发了资源监管信息系统,实现对林业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有效监管、动态监管、立体监管。建立营造林管理等信息系统,指导和规范森林经营。应用三网融合技术建设智慧化的森林防火监测与预警系统,实现林火预防、监控、报警、指挥等全方位数字一体化联动操作。
      (四)提供林业改革新引擎。 “十二五”期间我国进行了集体林权改革,信息技术在厘清资源产权、盘活林地资源、激活林区产业、促进林区和谐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3S”技术对林地精准勘界,将林农的山场地块精确固定在电子地形图上,有效避免林地勘界纠纷。建立完整的林权地籍信息库和农户森林资源资产信息库,明确山林产权及其动态价值,减少了林权归属、资源价格、生态补偿等纠纷。建设林业产权交易网站和林权交易系统,打造规范、透明的网上林权交易平台,维护交易各方的权益。
      (五)营造生态文明新氛围。 借助中国林业网、美丽中国网、中国林业新媒体等平台,组织开展一系列网络生态文化活动,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营造生态文明新氛围。打造中国林业网络博物馆、网络博览会,为公众展示永不落幕的林业盛会。通过网站、微博、微信、微视、移动客户端向公众普及生态文化知识,传播生态保护、低碳生活等理念。举办两届全国生态作品大赛、三届“美丽中国”大赛、信息改变林业故事网络征文大赛等活动,得到广大网友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建设美丽中国网,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我国优美的自然风景,精美的人文景观,最新的生态理念。
      二、经典案例
      (一)中国林业网智慧决策平台。 为准确掌握互联网用户需求和访问数据,进一步提升中国林业网智慧管理和决策能力,2014年国家林业局启动中国林业网智慧决策系统建设工作。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中国林业网站群用户访问数据进行全面收集和整理分析,精确跟踪和定位用户关注热点趋势变化,从5个角度,根据22个指标,对用户访问数据进行集中展现。
      (二)国家林业局网上行政审批平台。 按照国家最新要求,结合林业行政审批工作实际需要,国家林业局建成全新的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国家林业局25项行政审批整体实现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外网公开、全程监管,提高行政审批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向用户提供一站式政务服务。
      (三)中国林业数据开放共享平台。 以公众需求为主导,以数据资源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为目标,按照数据共享开放的设计理念,对国家林业局和全国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多年形成的各类数据成果资料、国内外各类公开的林业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开放,打造“互联网+”数据开放建设模式。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便捷的服务、多渠道的接入方式为用户构建了一个便捷的网络服务平台,公众可以从各个类型、各个专题、各种数据形式了解林业数据。
      (四)国家林业局综合办公系统。 国家林业局综合办公系统2010年正式启用,实现公文办理、会议办理、事务办理等政府机关主要工作的在线办理,目前系统用户数量突破1924人,历史数据突破200GB,发文突破2万多件,收文突破12万多件。2012年荣获“全国电子政务最佳实践提名奖”。
      (五)中国信息林。 利用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于2012年在北京园博园建成中国首片“智慧森林”——“中国信息林”。为每棵树木安装一个芯片,配置一个身份证,将整片林子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连接在一起,网络节点大量实时地收集环境信息和树木生长指标信息,实现智慧监测、智慧管理、智慧决策。根据动态监测数据,分析树木生长状况,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实现智慧化森林培育。
      三、发展展望 
      “十三五”时期,林业电子政务建设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林业改革发展和加快信息化建设的系列决策部署,全面推进“互联网+”林业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国林业信息化率达到80%,有力提升林业现代化水平。
      (一)加快“互联网+”林业政务建设。 构建网络型政府、智慧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创新型政府,增进政府与民众沟通互联,提升林业部门的公共服务能力和行政管理水平。
      (二)实施“互联网+”林业科技创新。 提供林业科技成果展示、先进实用技术推介、在线专家咨询、林业标准信息共享、生态监测和成果发布分析、科技平台数据共享等综合科技服务,推动林业发展创新驱动。 
      (三)开展“互联网+”林业资源监管。 对有限林业自然资源的有效监管、可持续利用已成为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深入开展“互联网+”林业资源监管建设,全面强化自然资源和生态安全的网络化监管,实现国家对林业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全面有效监管。
      (四)推进“互联网+”生态修复工程。 我国生态修复事业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推进“互联网+”生态修复工程,将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融合运用于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推进造林绿化精细化管理和重点工程核查监督,全面提升林业生态工程的科技水平和质量效益。
      (五)推动“互联网+”灾害应急管理。 我国是生态灾害多发的国家。推动“互联网+”灾害应急管理,深化信息技术在生态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和应急防控中的集成应用,提高生态灾害的应急管控能力,降低突发灾害造成的损失。
      (六)深化“互联网+”林业产业提升。 深入推进“互联网+”林业产业提升,推动林业产业转型升级,拓宽林产品销售渠道,把优质特色林产品和优质森林旅游产品推向社会大众,既实现林业增收,又惠及社会大众。
      (七)开展“互联网+”生态文化发展。 中央要求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迫切需要开展“互联网+”生态文化发展,构建生态文化展示交流平台,加强生态文化传播能力建设,加快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风尚。
      (八)加强“互联网+”基础能力建设。 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手段,从智慧设施建设、决策支撑能力建设、安全管理与运行维护建设、标准规范与法律法规建设四个方面提高林业电子政务水平与能力,形成立体感知、互联互通、协同高效、安全可靠、融合慧治的林业发展新模式。 (罗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