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畜禽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通过验收(图文)

28.10.2014  17:41

     

     

         

郭忠 摄影

   本网讯 10月27日,教育部科技司组织专家对我校建设的“畜禽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项目进行了验收。验收专家组听取了项目建设和运行情况报告,现场考察了实验室设施,审阅了相关验收材料,经充分讨论。专家一致同意实验室以优秀成绩通过验收。

  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娄晶、我校副校长李召虎出席验收会并致辞,教育部科技司高新处处长董维国主持会议。

  专家组由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孟安明为组长,中山大学教授、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陈瑶生,国家家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院副所长杨长锁等担任组员,专家一致组认为实验室所提交的项目验收材料完整、系统、规范,符合验收要求。

  自2008年获批以来,实验室瞄准畜禽育种领域的重大技术需求,建成了动物遗传基因资源挖掘、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胚胎工程和体细胞克隆、转基因育种及育种规划与遗传评估等5个技术平台,形成了布局相对集中、仪器设备先进、技术领先、专业性强、特色鲜明的实验环境和配套体系,可满足实验室创新方向的研发需求。

  建设期间,实验室承担了各类科技项目220项,总经费达2.48亿元;获得了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6项;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2件及实用新型专利13件;完成了17项畜禽基因挖掘、标记选择、性别控制等方面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制定了9项国家标准;发表论文585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75篇;撰写专著35本;培养博士182名,硕士190名。

  在建设期间,实验室取得了一系列先进的标志性成果,产生了显著的效益。中国荷斯坦奶牛基因组选择平台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应用于农业部国家奶牛良种项目;培育了4个蛋鸡新品种(配套系),使我国蛋鸡国产良种市场占有率提高到50%以上;全国种猪联合育种网络平台被应用于全国种猪遗传评定,加快我国种猪群体的整体遗传改良;精子分离技术的开发和大规模产业应用使我国成为全球最大奶牛性控精液生产和应用大国。

  实验室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开放、流动、联合、共赢”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了理事会和技术委员会作用;组建了专业和年龄结构合理、影响力大的技术团队;与国内相关科研单位和行业骨干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形成了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的有效模式。

  专家组认为实验室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全面实现了建设目标,并在核心关键技术创新、技术辐射和推广应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示范和带动作用。实验室定位准确、方向明确、目标集中、重点突出、队伍稳定。专家建议实验室继续加强开放服务,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校动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发;财务处处长刘罡;科研院副院长吴海芹、基地管理处处长高铭宇、基地管理部主任任蔚;实验室主任杨宁、副主任野秀芬,平台负责人张勤、朱士恩、连正兴及平台实验室负责人、实验室教授等参加了验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