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举办“12·4”国家宪法日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实现三个新突破

08.12.2017  10:52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七五”普法规划的重要之年。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市委相关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北京市“七五”普法规划和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决议,深入学习宣传十九大精神、维护宪法权威,进一步提高市民法治意识法治素养,推动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氛围,北京市于第四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精密谋划、精心组织,创新形式,拓宽渠道,以宪法日宣传“三个突破”,全面开启首都全民普法工作的新时代。

一、突破场地限制,实现主分会场同步直播

首次开辟分会场,在开幕式上实现首都图书馆主会场与多个分会场同步直播,多角度、全方位呈现全市开展“12·4”国家宪法日系列主题活动的空前盛况。

在主会场,举办2017年“12·4”国家宪法日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开幕式。活动现场,高标准举行“12·4”宪法宣誓仪式,由市司法局局长苗林领誓,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监狱民警等行业代表60人庄严宣誓。

在分会场,高效率启动多个宪法日系列主题宣传活动,突出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培养社会法治信仰。如在市一中院、中国人民大学和顺义区分别举行了法官、青年学生、乡镇街道基层干部宪法宣誓仪式;在市委党校,举行了第60期处级干部培训班学员宪法宣誓暨《“七五”普法北京市国家工作人员学法教材》首发仪式。东城区在区第一文化馆举办大型法治文艺演出,朝阳区在孙河乡法治文化广场举行法治基地启动仪式,房山区组织全区各学校开展宪法晨读活动,顺义区在减河公园宪法广场举行大型宪法宣誓仪式等。初步统计,16个区举办了28场普法活动,43家重点行业委办局举办了137场普法活动。

二、突破展示局限,实现展览、互动无缝结合

坚持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原则,采用科技普法嘉年华、优秀视频展映、主题讲座等各种形式,做到“四个突出”,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法治需求。一是突出科技创新,首次推出智能普法机器人“小律”。“小律”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元素,能够自主回答各类宪法和法律问题,现场与市民群众进行互动。二是突出文化底蕴,对从全市310个征集作品中评选出的3名一等奖、6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10名优秀组织奖等进行了简单热烈的颁奖。三是突出全面展示,集中展映首都法治宣传优秀视频。由全市各区、各单位选送的近百部法宣优秀视频在首都图书馆法治宣传阵地“扎堆”亮相,充分展现首都全民普法工作的累累硕果。四是突出服务市民,邀请“以案释法”讲师团免费开讲。首都知名公益律师现场讲解婚姻、家庭、继承方面的法律知识,为广大市民答疑解惑,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

三、突破渠道制约,实现线上线下立体传播

市、区各级法宣办和市属委办局利用报纸、广播、电视、海报标语和微博微信等多种载体,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宣传活动。一是站位高。紧紧围绕学习宣传十九大精神、维护宪法权威为中心,策划制作了两部主题宣传片,在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在北京电视台、地铁移动电视、公交移动电视和北广传媒楼宇电视滚动播送1个月。二是范围广。在市交通委、市交管局的大力支持下,城市高速公路和城区各主要道路交通显示屏集中展示国家宪法日主题内容;在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内主要环路和主干道悬挂“12·4”宪法日宣传横幅;在市社工委、各区、街道乡镇和社区村普法志愿者的积极努力下,全市主要商务楼宇、街道、社区宣传栏、地铁、公交车站台等重点区域张贴“12·4”宪法日主题宣传海报20000张,确保宪法宣传走进大街小巷。三是声势大。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及新媒体宣传优势,推出系列系列网络宣传活动。除首都法宣网举办宪法知识有奖竞答活动、“北京普法”微博微信平台开辟宪法宣传专栏,还协调新华网、人民网、新浪、搜狐等各大网站对全市“12·4”宣传活动进行网络直播或报道,吸引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广大市民和184万北京普法微博粉丝等广大新媒体受众用户积极参与宣传互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法制日报、学习时报、法制晚报等媒体对北京市的“12·4”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进行了充分报道,全市重要商务区,西客站等交通枢纽的户外大屏都播放了全市统一的宪法宣传内容,取得了轰动的宣传效应。首都宪法宣传实现全覆盖、无死角,积极推动全社会形成学习宣传十九大精神、维护宪法权威的良好风尚。


 

苗局主持宣誓仪式

现场直播北京市一中院宪法宣誓现场

宪法诗朗诵《信仰的守护

活动现场市民与普法机器人互动

 

国家宪法日 海淀工商在行动
    为深入宣传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理念,工商局
市交通委开展“12.4”系列法治宣传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交通委员会
昌平区质监局开展“12.4”国家宪法日暨法制宣传日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质量技术监督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