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会议中心变身国务活动接待地 预定已至2021年

17.11.2014  00:59

  中新北京网11月16日电 (记者 杜燕)国家会议中心为2014APEC会议接待“主力场馆”,最大亮点是从一个以商务经营活动为中心的会展接待场馆变身为国务活动的接待场所。北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贺江川谈到接待服务的三宗“”,并指出国家会议中心最远预定已到2021年。 

  贺江川介绍,国家会议中心于2005年4月开工,2008年5月竣工。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为国际广播中心、主新闻中心、击剑馆提供场地和服务。2009年11月正式投入运营,5年来接待过多项重大国际会议活动。 

  他透露,截至2014年10月31日,国家会议中心共接待会议及活动3918个,展览376个,其中千人以上会议接待量占12%,国际会议接待量占16%,展览面积超过3000万平方米,2013年专业展厅使用率达81%。 

  谈到此次APEC会议接待服务,贺江川指出三宗“”: 

  ——会期最长:7天的领导人会议周,6天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 

  ——接待任务最重:210场规模不等的会议和活动、165场餐饮、近7000人参会、9.1万人次用餐。 

  ——亮相最早:11月4日媒体中心正式启用,11月5日最后一次高官会开门迎宾,同时也是各经济体首脑参会的首战。 

  “三天内变成第二个人民大会堂” 

  国家会议中心是2014年北京APEC领导人会议周接待工作的首站,为了展示中华礼仪和大国风范,有关方面对会场的布置及细节设计在不断调整、优化。 

  11月5日凌晨,几经调整后的APEC领导人同工商咨询理事会代表对话会会场布置及领导人路线方案最终敲定,然而,在仅剩的三天内达到方案要求,几乎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领导人会客室确定使用一层VIP休息室时,离正式会议召开仅剩极短的时间。会议室内的一道侧门成为整个会议室的瑕疵。于是,拆墙板的拆墙板,制作新墙板、包布料的工人流水作业,连夜调动资源送来大幅的名师书法画作装饰墙壁……仅一天时间,带门的一面墙已经完全看不出之前的痕迹了。 

  领导人会议周期间,为了给参会的宾客提供温度适宜的会场环境,国家会议中心对全部会场温度进行实时监控,确保23.5度恒温,同时,还结合每天的会议时间安排和参加人数的多少,安排专人动态控制会场新风输送量。 

  外交部有关领导在视察时评价:“国家会议中心在三天之内,变成了第二个人民大会堂”。 

  3万件桌椅摆件4小时内“抢翻台” 

  APEC会议期间,国家会议中心接待了大小规模不等的会议和活动210场,接待9.1万人次就餐。变换会议桌形、餐饮翻台等工作都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快速高效地完成会场布置及翻台工作是服务专业性的一个重要体现。 

  11月9日,2014APEC会议周最大规模的会议——工商领导人峰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由于规模大、就餐人数多,这一天是国家会议中心在整个会议周期间最具挑战的一天。 

  中午是2000人的自助午餐,下午2点上百名服务员要在4小时内将180张直径两米的桌子、2000余把椅子,以及刀叉筷勺共约31500余件餐具全部清理完毕。同时,工商领导人峰会欢迎晚宴需要的全部物资要运进同一片场地,包括100张鸡尾酒高桌、160张沙发、20组椭圆桌以及40个茶几,以及晚宴所需的20000余件餐具。 

  两场宴会之间允许翻台的时间有限,超过260名员工同时工作,找出最方便、合理的撤场和进场路线,确保翻台现场忙而不乱、井然有序。 

  国务活动接待场所惊喜连连 

  在本次APEC接待服务保障中,国家会议中心的最大亮点是,从一个以商务经营活动为中心的会展接待场馆蜕变为国务活动的接待场所。无论在工服设计、宴会大厅的陈设和布置,还是餐饮摆台、菜品设计和客房物品摆放上,都给与会宾客带来惊喜。 

  餐饮服务中,摆台装饰成为一大亮点。老北京四合院、兵马俑、传统民俗等14组不同风格的摆台装饰体现中国元素。这些摆台装饰是专门为APEC会议设计,并由国家会议中心厨师独立制作的,从年初就开始筹备,56个摆台装饰在会议期间在餐台亮相。 

  会议餐菜品也颇具新意。本次餐饮体现融五洲风味、展中国特色、秀北京文化三大特色,既有澳洲水果雪饼、新加坡香辣米粉、菲律宾烩鸡等五洲风味特色食物,也有担担面、小笼包、年糕等中国特色美食,还有宫廷小窝头、芸豆卷、驴打滚等北京小吃,让参会者品尝到了不同风格的美食。 

  国家会议中心圆满完成APEC会议接待服务保障工作。贺江川表示,本月12日APEC会议周各类物资和会议保障人员全部撤离,很多员工就又投入到新的工作中。“目前国家会议中心的最远预定已经到了2021年。”(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