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国土资源局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北京市农业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农业部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

05.03.2015  13:35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      文件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北京市农业局

                                                                                    京国土耕〔2015〕72号

关于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农业部

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区县政府、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本市设施农业用地的使用和管理,支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健康发展,经市政府同意,按照《国土资源部农业部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7号,以下简称127号文),并结合工作实际,就我市设施农业项目用地的利用管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如下:

一、严格用地管理

1.设施农业项目用地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镇域规划和农业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

2.各区县政府要统一认识,周密部署,本着精简效能原则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协调相关部门、乡镇政府、村级组织、项目经营者等各方关系,切实将127号文及本市设施农用地的相关规定落到实处。

3.设施农业项目经营者必须按照协议约定使用土地,确保农地农用。设施农用地不得改变土地用途,禁止擅自或变相将设施农用地用于其他非农建设;不得超过用地标准,禁止擅自扩大设施用地规模或通过分次申报用地变相扩大设施用地规模;不得改变直接从事或服务于农业生产的设施性质,禁止擅自将设施用于其他经营。不符合设施农用地有关规定的,经营者不得动工建设。

4.乡镇政府要按照127号文的相关规定,切实履行在设施农业项目建设和用地管理中备案主体和监管主体等职责,加强设施建设选址论证,严格把握设施农用地范围,严禁将非农建设项目用地以设施农用地名义申请备案。

5.各区县国土、农业、园林等相关部门要结合本行政区域实际,本着主动服务和规范管理的原则,认真开展设施农业项目用地的核查和备案管理工作。

6.本着集约节约用地原则,严格控制设施农业项目中的生产设施和附属设施用地,以及规模化粮食生产必需的配套设施用地的标准和规模,特别是要严控附属设施用地和配套设施用地规模。

7.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工作。严格按照127号文相关要求,切实减少对耕地的占用和破坏。设施建设应尽量利用荒山荒坡、滩涂等未利用地和低效闲置的土地,不占或少占耕地。各类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工厂化作物栽培等设施建设禁止占用基本农田。

二、规范用地备案

(一)签订用地协议。

1.拟定项目建设方案。设施农用地使用前,由经营者按照127号文及《北京市设施农业用地导则(试行)》(详见附件1)的相关要求,拟定项目建设方案,内容包括:项目名称、用地单位、建设地点(含四至范围)、用地面积、建设内容(包括设施类型、用途、数量、标准和用地规模、建设规模)、项目建设平面图、土地利用现状情况及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规划情况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土地权属情况。涉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经营者应依法先行与承包农户(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流转合同,征得承包农户(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意。土地流转合同和原承包农户(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意意见应含在项目建设方案内。

2.协商土地使用条件。项目经营者持项目建设方案,与乡镇政府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协商土地使用年限(使用年限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且不得超过土地承包期的剩余年限)、土地用途、土地复垦要求及时限、土地交还和违约责任等有关土地使用条件。协商一致后,乡镇政府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同时采取政务公开方式,将项目建设方案和土地使用条件向社会予以公告,公告时间不少于10天。

3.签订项目用地协议。公告期结束无异议的,乡镇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经营者三方签订用地协议。

(二)区县农业或园林主管部门备案。

用地协议签订后,乡镇政府应持以下材料(1式2份),按照部门管理职责向区县农业或园林主管部门备案:

1.《北京市设施农业项目用地备案表》(原件)(详见附件2);

2.项目建设方案(原件);

3.项目用地协议(原件);

4.项目用地测绘钉桩成果(采用北京地方坐标系下shp格式的矢量数据)(原件,含电子盘),应包括项目用地地类和权属情况、生产设施用地、附属设施用地和配套设施用地的具体用地范围;

5.《北京市设施农业项目复垦承诺书》(原件)(详见附件3);

6.项目公告材料(原件);

7.项目经营者的身份证明材料:

(1)企业法人,提交《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不具备企业独立法人资格,提交其上级单位出具的书面授权证明(原件)和申请人的营业执照或登记证书等材料(复印件);

(2)非企业法人,提交《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不具备独立非企业法人资格,提交其上级单位出具的书面授权证明(原件)和申请人的《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3)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原件)和身份证(复印件);

(4)经营者为自然人的,提交经营者本人身份证(复印件);

(5)委托办理的,提交授权委托书(原件)和受托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8.法律法规规定需要提交的其它相关材料。

区县农业或园林主管部门收到备案材料后,应依据职责到项目现场进行核实,并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项目备案工作。重点就项目选址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当地农业发展规划布局和农业结构调整规定,建设内容是否符合设施农业经营和规模化粮食生产要求,附属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是否必要、是否可行、是否超过规定面积比例、是否符合有关建设技术标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是否符合有关规定,以及是否存在将非农建设项目用地以设施农用地名义备案等情况进行核查。对符合规定的,在《北京市设施农业项目用地备案表》上盖章确认,并及时将项目备案材料转送区县国土分局。对不符合规定的,及时告知乡镇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项目经营者,由乡镇政府负责督促纠正。同时,由区县园林主管部门负责备案的设施农业项目,园林主管部门应及时将备案结果告知农业主管部门。

(三)区县国土分局备案。

区县国土分局收到区县农业或园林主管部门转来的备案材料后,应依据职责到项目现场进行核实,并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项目备案工作。重点就项目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否占用基本农田,按照127号文规定可占用基本农田的是否进行了调整补划,土地复垦协议内容是否齐全(特别是涉及占用耕地的相关复垦要求)等情况,进行全面核查,并及时将项目核查备案情况告知区县农业或园林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经营者。对符合规定的,在《北京市设施农业项目用地备案表》上盖章确认;对不符合规定的,由乡镇政府负责督促纠正。

三、加强项目信息报备、“一张图”、登记和档案管理

市、区县国土、农业、园林等主管部门要建立设施农用地信息报备制度,全面掌握本区域设施农用地和设施农业的建设情况及发展趋势。区县国土分局、农业、园林等主管部门要做好设施农用地的台账管理,并于每月3日前汇总本区域上月设施农业项目建设与用地备案情况,填写《北京市设施农业项目用地备案统计表》(详见附件4)。其中,区县农业、园林主管部门应按照部门职责,于每月3日前分别将该统计表上报市农委、市园林绿化局、市农业局等部门;区县国土分局按照《北京市国土资源局深化应用综合监管平台开展综合统计工作方案》(京国土调〔2013〕123号)相关要求,于每月3日前在北京市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统计决策”栏进行填报。同时,对涉及补划基本农田的,区县国土分局应将补划方案(含矢量数据)报市国土局备案。

区县国土分局要按照北京市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一张图”等相关要求,切实做好设施农业项目用地的“上图入库”工作。

区县国土分局要及时做好设施农用地的土地变更调查登记等相关工作。区县农业主管部门要指导各镇政府,切实做好设施农用地的土地承包合同变更和流转合同备案、登记等工作。

区县国土、农业、园林等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要切实加强设施农业项目用地的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健全项目档案管理制度,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收集、整理项目备案的有关文件、资料、图件等,进行立卷归档,确保材料真实、准确、完整,并妥善保管。

四、加强项目用地监管

各区县政府、区县国土、农业、园林等相关部门,以及乡镇政府,要按照属地管理和权责一致原则,切实履行职责,严格遵照127号文相关规定和《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北京市农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设施农业监管工作的函》(京政农函〔2013〕83号)要求,加强项目设施的建设、使用和用地等事项的监管工作,坚决防止以发展设施农业为名进行违规圈占土地,违法非农建设、超标准建设和非农利用等,坚决防止出现非正常闲置问题。

(一)明确监管职责。

1.设施农业项目监管实行属地负责制,责任主体是区县政府。区县政府要切实加强项目建设和用地监管的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组织乡镇政府和国土、农业、园林等相关部门,将设施农业项目建设和用地纳入日常管理,完善制度、分工合作,形成联动机制,并建立项目共同监管责任机制。

区县政府要切实加强日常执法巡查,对不符合规定要求开展设施建设和使用土地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要组织坚决予以查处。

区县政府每年要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设施农业项目建设和用地管理情况进行自查,形成自查专题报告上报市政府,并抄送市国土局、市农委、市园林绿化局、市农业局等相关部门。

区县政府每年要组织区县农业、园林、国土等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中涉及的设施农用地图斑进行核实确认。区县政府在盖章确认之前,须经区县农业或园林、国土等主管部门签字盖章。未按本《通知》相关规定备案或备案未通过的,不得确认变更。

2.区县农业、园林主管部门按照部门职责负责设施农业建设和经营行为的日常监管。牵头对设施农业生产进行业务指导和政策引导;对项目是否属于农业结构调整范围、生产设施、附属设施和配套设施是否属于农调确需建设,规模是否符合实际需要等情况进行认定;对巡查中发现的设施农业非农利用情况,应及时通报同级国土管理部门。

3.区县国土分局负责设施农用地的实施跟踪,监督设施农用地的土地利用和土地复垦。牵头对区县农业或园林主管部门认定不是农业结构调整的用地,不属于农调确需建设的生产设施、附属设施和配套设施,以及超过实际需要的非农建设用地,按非法占地严肃查处;对巡查中发现的非正常闲置问题,应及时通报同级农业或园林主管部门。

4.乡镇政府是设施农业项目建设和用地的监管主体。负责监督设施农业项目经营者按照用地协议约定的用途和备案核准的内容实施项目建设,落实土地复垦责任,负责巡查、制止和督促纠正各类借发展设施农业之名违规圈占土地行为、擅自改变用途行为、进行其他非农建设的行为、以及非正常闲置等问题;并对巡查中发现的设施农业非农利用、非正常闲置等问题,及时报告区县国土、农业或园林等主管部门。

(二)建立惩处机制。

严格设施农用地执法。对于违反“三个不得,三个禁止”规定进行违法违规建设、利用和非正常闲置等问题的项目经营者,乡镇政府和区县相关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及时制止,依法依规严肃查处,责令限期纠正整改,五年内不得安排政策支持,并依法依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对已发放建设支持资金的,由区县政府责成相关部门追回支持资金;对拒不配合设施农业项目利用监管工作的经营单位,取消政策支持资格。对监管工作不力,违法违规或非正常闲置问题突出的区县、乡镇,取消参与年度新农村奖励评选资格。

五、设施农业项目在原址升级改造或拆除的,由乡镇政府进行核查,并报原备案部门复核和备案。

六、对于历史遗留的、尚未办理用地备案手续的设施农业项目,各区县应按照本《通知》规定予以妥善处理。

七、国有农场的设施农业项目用地管理,按照国有农场的隶属关系,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八、《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京国土耕〔2011〕30号)停止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1.北京市设施农业用地导则(试行)

                  2.北京市设施农业项目用地备案表

                  3.北京市设施农业项目用地复垦承诺书

                  4.北京市设施农业项目用地备案统计表

                  5.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

                        发展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7号)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北京市农业局

2015年3月2日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办公室                                    2015年3月3日印发

  72号耕附件.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