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学学生创业团队获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金奖 实现历史“零的突破”

17.10.2016  23:10

10月13-15日,第二届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举行。本次决赛共有1200余名学子、200余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参赛。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名顶尖企业家、教育界人士和投资人出席大赛。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创业团队取得“一金一铜”的优异成绩,实现历史 “零的突破”。其中,“彩虹蜗牛文化教育”获总决赛金奖,“激光智能显示”团队获总决赛铜奖。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学生创业团队指导教师莫海兵获全国总决赛“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奖”。

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激发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展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社会投资对接平台。本届大赛以“拥抱‘互联网+’时代,共筑创新创业梦想”为主题,由教育部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有关部委联合湖北省人民政府等十部门共同主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总决赛,并接见大赛获奖学生、指导教师、专家评委代表。

本届大赛历时5个多月,吸引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110所高校54万余大学生创业者,450多名投资人,共产生超过12万个创业项目,采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全国决赛三级赛制。全国总决赛共产生金奖36个、银奖90个,铜奖480个,并设立了高校集体奖、优秀组织奖和优秀导师奖等奖项。

中国人民大学获得金奖的“彩虹蜗牛文化教育” 团队由商学院余笛、于海中、李天宁三位同学联合创办,致力于在原创IP的基础上构建儿童素质教育生态系统。目前,创业团队已经完成原生IP星球故事编年史,原创课程达505节、200余万字;互联网平台有8万余个注册用户;已有线下实体店55家,201个合作教学点,遍布全国170个城市。“彩虹蜗牛” 团队致力于幼儿素质教育,从娃娃开始抓起,培育中国下一代脊梁,项目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在本届大赛中实现了多项“零的突破”,取得了“三个第一”的优异成绩——第一次获得全国总决赛金牌;第一次入围全国总决赛,夺得“一金一铜”;第一次入围北京市赛区总决赛,并取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的优异成绩,在北京市高校中居于前列,在人文社科类高校中居于首位。

本届比赛,北京市赛区共有60所高校的1693个项目参赛,35所高校的282个项目进入北京市复赛,25所高校的80个项目进入北京市决赛,北京市共推荐9所高校的22个项目参与全国总决赛。中国人民大学2个项目获得北京市推荐入围全国总决赛,在参赛团队数、进入北京市复赛、决赛总数以及获奖总数均在北京市高校前列。学校也获得了“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优秀组织奖”,莫海兵获得北京市“优秀创新创业导师”的荣誉称号。

中国人民大学高度重视本届赛事的组织动员工作,以本届大赛为契机,深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推动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学校有关领导召开专门会议,统筹安排参赛工作。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创业学院院长洪大用多次关心大赛组织工作,并推动学校出台政策支持大赛组织工作和学生创业团队。学校报名参赛项目达到50个,涉及“互联网+”教育、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现代服务等多个领域。自大赛启动以来,学校组织了5轮校级选拔赛;先后邀请了15位优秀企业家、创业校友对参赛项目进行培训,创业学院还利用暑假时间对创业项目开展集中培训和一对一咨询,创业项目培训课时数20个,一对一咨询辅导小时数达到4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