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绿而变 因绿而兴

09.05.2018  08:05
因绿而变 因绿而兴 ——延安积极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   4月底的延安,绿意盎然。身处其中,让人误以为这里是初春的南方。革命圣地延安,在持续推动生态修复的同时,也在加快企业提质增效、村庄转型升级、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延安已经成为共识。如今的延安,正因绿色而变,因绿色而兴。
   油井退出保护区
  保护绿色不含糊
  4月25日,延安市富县环保局局长汪亚军再次进入柴松林省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内的油井关闭后,这是他第10次上山。这片保护区在富县境内有24万亩。每年500毫升的降雨量,让这里密林遍布。
  车辆停在半山坡一处经过复绿整治的油井原址上。与周边天然长成的高大乔木不同,这片5亩的土地上种满了一人多高的松柏,原本作为采油工人临时居住的3间平房大门紧锁,周边长满杂草。平房正前方封固油井用的厚度达20厘米的水泥盖上刻着“2017年9月10日封”。
  “这是这片保护区内单产最高的一口油井——和五井,日出油达30吨,去年我们对全县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油井全部实施退出,这口油井就是最早退出的。”汪亚军说,整个保护区内有井场67宗253口井,去年计划封固井场37宗104口井,实际上封固了40宗117口井,3年内全部退出保护区。
  柴松林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油井多开采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而保护区是2004年设立的。关闭这百余口油井,意味着企业一年就要损失6亿多元,企业愿意吗?
  “2016年,我们的石油产量是17.2万吨,2017年达到18.6万吨。在保护区内油井大量退出的情况下实现增产,这就要向改革要效益。”随行的延安市富县采油厂环保科科长胡文海坦言。
  胡文海带领记者来到位于保护区山脚下的太武1—2井场寻找答案。这座标准化的井场内,建有污油池、固废池、雨水池和导油槽。整个采油过程采取全封闭式管网操作,油走油路,水走水路。水经过处理后再回注,形成压力助力增产,一口井单产可增产20%左右。而用水泥修建的污油池,可收纳开采时外漏的原油并进行加工处理,既避免浪费,也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保护生态人人受益。注水增产、清洁文明井场建设,是延安市近年来积极推广的模式,延安市还要求井场建设‘占一补一’,即建一个井场还一片绿色,毫不含糊。”胡文海说,“面对日益严苛的环保要求,我们更要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加快技术革新。”
  对生态保护的毫不含糊倒逼了企业发展,也成就了富县的良好生态和发展优势。工业如此,农业亦如此。如今的富县是全国唯一的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示范县,去年果农人均收入达到1.8万元。
   山村旧貌换新颜
  迎来发展大商机
  西靠大山、东临延河,赵家岸村于2012年搬迁至川道平地上。干净整洁的街道、整齐划一的2层小楼,统一的污水处理管网,墙体上绘就出清新淡雅的荷花图,若不是每户农家院墙内的陕北剪纸画,这里同关中的民居没啥两样。
  “赵家岸村是全省的美丽宜居示范村,较早实施了厕所旱改水试点,农村环境治理走在全区前列。”河庄坪镇副镇长张关保说,为了确保污水不向延河排放,赵家岸村农村环境治理的最大亮点就是建有自己的小型污水处理站。
  在村中心广场东侧,记者见到了为全村140户390人提供服务的污水处理站。赵家岸村村委会主任安小兵介绍,村子的污水全部走地下管网,经管道流至化粪池后再流入调节池、水解酸化池等相关设备,经过层层处理后,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但村上并未直排延河,而是将处理过的水用作广场的绿化用水,既环保又节约。
  赵家岸村也是宝塔区较早实施垃圾分类的试点村。如今,每家每户都有3个垃圾分类桶,村民能用垃圾兑换生活用品。“村子环境好了,人住着舒服,来我们这儿的人也多,这样的乡村才更有生机,才能振兴。”安小兵说。
  凭借着山清水秀的地理优势和干净整洁的环境优势,赵家岸村很快迎来了发展机遇。“北京一家公司投资3亿元在我们这里打造现代化的田园综合体,目前正在进行前期施工。将来公司修建的55座大棚供村民免费使用,搞大棚种植、在园区打工、开办农家乐,这些都拓宽了村民的致富渠道。”安小兵说。
  最近,腾讯公司也来助力赵家岸村发展:改造山上旧窑洞,打造陕北窑洞民宿体验馆,与河庄坪镇已建成的金延安红色小镇呼应,形成宝塔区的旅游新热点。
  在延安市,更多的“赵家岸村”通过农村环境整治活力四射,获得客商青睐。高标准的规划、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让陕北的小山村演绎出乡村振兴的欢乐曲。
   退耕还林20载
  生态富民更富县
  种地不如种树好。吴起县吴起街道办事处南沟村的闫志雄对这句话体会深刻。
  20年前,吴起县还未实施退耕还林时,闫志雄同大多数吴起农民一样,以种地为生,尽管户均有四五十亩的口粮田,但每年打的粮食并不多,还常常绝收。“一起风就是大黄风,一下雨就是泥糊子,吃饭没柴烧,种地没收成,环境差、人劳累,50来岁的人浑身都是病。”闫志雄感慨道。
  如今,作为最早一批劳务造林的实施者,闫志雄成立了林海造林公司,家里的10来亩口粮田,全种上了油松苗,还流转了别人10亩地作为育苗基地。这些年,他带着村上的百姓到县上、到延安植树造林。最多的时候带出去百十号人,一人一天130元劳务费。靠着植树造林、园林绿化,闫志雄每年也有四五万元的固定收入。
  而闫志雄所在的南沟村更是与树结缘。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南沟村,村边有南沟川河水流过,沟底的树木直径大都1米多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村里的树木无人管护,乱砍滥伐,加之满山放牧,南沟村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一度成了不毛之地。
  南沟村是吴起县最早实施退耕还林的村庄之一。4月底的南沟村,山上的杨树、柏树、山桃、山杏高低错落,深绿与浅绿交相辉映,与沟道里400多亩湖面一起,形成有山有水、景色秀美的陕北“江南”。
  开春以来,吴起街道办事处组织村民实施的山门建设、窑洞改造等工程进行得如火如荼。闫志雄也带着大伙对村子进行绿化。“这么大的水面在延安都少见。今年6月底,我们的生态休闲度假村就要对外开放了。到时候,有山桃山杏可以采摘,有水上项目可以娱乐,不信人气不旺。”闫志雄对南沟村的发展很有信心。
  曾因生态受累,今因生态受益。吴起县的百姓尝到了生态改善的甜头——山绿了、水清了、民富了、人长寿了。从1997年至今,吴起县的林草覆盖率从19.2%上升到72.9%;泥沙流失量从每平方公里1.53万吨下降到0.5万吨以下;农林牧三业用地比从60:34:6调整为5:74:2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87元涨到1.2万余元。
  好生态也让吴起这座资源县找到了转型发展之路。“作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我们有好生态,有好故事,有红色的文化资源、历史的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正当时。去年全县接待游客达到40万人次,旅游收入2.3亿元。”吴起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柳志清介绍。
  截至2017年,包括吴起县在内,延安市退耕还林面积达到1077.4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6.3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5万余元。(记者 乔佳妮)
习近平致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的贺信
值此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举办之际,法院网
习近平会见李家超
国家主席习近平30日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新当选法院网
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成立40周年
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成立40周年强调 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