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中国悠久的农耕文明历史,使得曾以刀耕火种为主要生产生活方式的人类,和土地之间建立起了如胶似漆的关系。自古以来,老百姓就把土地供奉为社神,并尊称为“土地公”。尤其是在汉族民间,每月的朔、望两天,都有祭拜设置在厅堂中央土地神的习俗。
在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一个民族像炎黄子孙爱土地爱得这般深切、这般久远。
著名诗人艾青在诗歌《我爱这土地》中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这一发自内心的表白,无疑是中国人土地情怀的真实写照,因为与之血脉相连的土地,是国人一生一世都无法割舍的眷恋。
中国老百姓缘何将土地奉若神明、视为命根子?道理很简单,因为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土地。正如《淮南子·说林训》中所言:“土壤布在田,能者以为富”。土能生长万物,养育人类繁衍生息,其功德厚大矣。即便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人类要是离开土地,恐怕一天也活不下去。
土地无怨无悔地付出这么多,人类对待这片恩土理应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才是。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人类珍爱土地的意识逐渐淡漠了。取而代之的是对土地的离弃、非法占用甚至是肆意的伤害。对于此类忘恩负义的行为,我们不妨列举一二。
首先,近些年日益加快的城市化步伐,不由自主地加快了人们逃离土地的脚步,城市里各种各样的诱惑使得许多人不愿再与土地相依相伴。如今,走进田园农家,坚守在庄稼地上的多半属于老弱人员。于是,一个从农业文明时代一路走来的泱泱大国,居然发生了日后“谁来种地”的咄咄怪事。另一方面,由于城市的无序扩张又导致出现了大量耕地被非法侵占的现象。由此,农民群众因维护自身土地权益而与政府或开发商之间的矛盾纠纷也日益增多。面对土地属性纷纷由“农”向“工”、“商”或“官”的转变,曾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取得过土地革命胜利、进而夺取政权的共产党人,又在新形势下发起了一场“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土地保卫战。
其次,人们对土地的健康状况不像过去那样关心疼爱了。以前庄稼人种地讲究的是精耕细作,施的是农家肥,土壤中来源于各种生命体的有机质不仅催生哺育出了品质优良的农作物,而且保持了“土地公”良好、健康的体质。现在人们种庄稼普遍使用化肥、农药,不仅扼杀了土地的活力,而且还使一些有害的化学成分残留在土壤之中。表面上看,粮食产量是上去了,而土地的健康状况和农作物的品质却下来了。再则,人类无限制的需求也使得土地始终处于一种入不敷出的状态中,高强度的农作物种植让土地难以获得足够的休养生息的机会。
再次,受市场经济趋利性的影响,一些良知缺失的企业为了追逐经济利益,把黑手伸向了土地,肆意向地下排污,甚至毒害土地的现象随之多了起来。众多污染企业为躲避监管,也纷纷由城市转移至广大农村地区。曾经的绿色田野如今已是伤痕累累。此外,在许多城乡结合部,堆积如山的垃圾也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大片良田的肌体。
重新唤起人们对土地的爱,已绝非是一个简单的情感回归问题,而是关系到一个民族能否健康生存、永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可见兹事体大,当政者不可不察也。
具体到操作层面上讲,需要决策者从舆论引导、政策扶持、行政干预、法律约束、科技支撑等各种渠道综合施策,多方发力,使所有的为官者、企业家、文化人、老百姓等社会各阶层都能自觉认识到,善待土地就是善待我们自己,珍爱土地就是珍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解决这样的问题不会一蹴而就,甚至可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我坚信,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土壤保护已成为当下环保重点的形势下,我们脚下的这片多情的土地一定会重新回归人们爱的怀抱。(hc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