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流”国宝 今起国博“展颜”

11.09.2015  15:23

  罕见存世的云冈石窟佛像、西汉时期“节能环保”的彩绘雁鱼青铜釭灯……今日起,一批“回流”的国宝将在国家博物馆“展颜”。据了解,此次国博通过文物征集的形式,将新入藏的120余件文物进行展出,使这些散落的文化瑰宝转为公共社会资源。       

  据国博方面介绍,此次“近藏集粹”展览分为“宗邦重器”、“文人翰墨”、“出世神韵”、“传世良工”、“国宝回归”五个主题单元。其中,40余件国博近年征集的、首次公开面世的青铜容器将与观众见面。

  记者在展厅看到,展品之一的彩绘雁鱼青铜釭灯是“节能环保”型的贵族灯饰,其产生的烟尘可通过雁脖导入大雁体内,并溶于水中。而另一件展品云冈石窟北魏砂岩佛半身像,其佛像面带微笑、秀骨清新,具有典型的云冈三期特点。据了解,由于砂岩材质容易风化,留存至今的作品很少。展览将持续到12月10日。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展品都有共同“经历”:通过文物征集来到国博。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有1000万件之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完全统计显示,全世界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藏有164万余件中国文物。

  建馆以来,国家博物馆一直在通过国家调拨、社会捐赠、组织征集、考古发掘等多种途径进行文物征集。近十余年来,国家博物馆实现新入藏青铜器、佛造像、书画碑帖、陶瓷器、家具、漆器、玉器等珍贵文物藏品40多万件,有不少是国之重器。(来源:法制晚报  记者:赵颖彦)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