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平原地下水位回升1.1米
市南水北调办公室发布消息,自2008年9月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通水以来,截至昨日5时52分,本市已累计接收南水北调来水超过50亿立方米,其中河北“四库”来水16.06亿立方米、丹江口水库来水33.94亿立方米。而南水的进京,扼制了本市地下水年均下降1米的态势,目前平原区地下水位已经回升了1.1米。
据了解,为解决首都北京缺水问题,按照国家确定的通水目标,北京外调水历经了冀水进京、江水进京两个阶段:
2008年,江水进京前实施河北应急调水,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北京段工程和配套工程“三厂一线”(自来水第九水厂、田村山水厂及自来水第三水厂、团城湖至第九水厂输水一期工程)建设,具备接纳年调水4亿立方米的能力。
2014年,结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建设输水工程、调蓄工程、水厂工程和智能调度管理系统等工程,累计建成输水管线200公里,新建和改造自来水厂7座,新增调蓄设施容积5000万立方米,具备接纳年调水10.5亿立方米的能力。
据市南水北调办统计,截至昨日,累计接收丹江口水库来水33.94亿立方米,加上从河北黄壁庄、岗南、王快及安格庄水库接收的16.06亿立方米,南水北调工程向北京调水总量已达到50亿立方米。其中,自来水厂累计“喝”外调水35.1亿立方米,包括冀水12.1亿立方米、江水23亿立方米;累计向十三陵、怀柔、密云等水库和应急水源地“存”水9.4亿立方米;通过优化配置,替代密云水库向城市河湖补充清水,累计向城市河湖“补”水5.5亿立方米。
市南水北调办表示,南水进京,使本市人均水资源量由100立方米提高到150立方米;中心城供水安全系数由1.0提高到1.2,显著提升了城市供水保障,并为城市副中心、新机场建设和非首都功能疏解提供了最基础的水源支撑。目前,大兴支线、河西支线、亦庄调节池二期等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第三阶段重点建设任务均已开工,建成后将进一步促进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实现城乡供水平衡。同时,在有了充足的南水保障后,本市大规模开展了自备井置换工程,这三年已关停城区自备井330余眼;新增90余万市民喝上市政自来水,饮水安全和水质更有保证。今年将继续推进自备井置换工程,完成中心城区及周边、城市副中心自备井置换260余个小区或单位。
市南水北调办强调,南水进京,遏制了本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局面,平原区地下水位止降回升。全市大面积、大范围压采地下水,2015年、2016年本市地下水压采约2.5亿立方米,提前完成了国务院下达的到2020年的压采任务目标,有效促进了地下水的涵养和回升。1999年以来,冀水进京前地下水位每年下降近1米,江水进京前年均下降0.5米,江水进京后出现止降回升的趋势。2015年底平原区地下水埋深与2014年末基本持平,仅下降0.09米;2016年底同比回升0.52米;2017年底同比回升0.26米。今年3月底,平原区地下水埋深平均为25.05米,与上年同期相比地下水位回升0.41米;地下水储量增加了2.1亿立方米。这意味着,平原区地下水水位已回升1.1米。
此外,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市南水北调办在有序推进第三阶段配套工程建设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了到2030年的配套工程后续规划编制,2017年先后经市政府专题会、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目前,后续规划的前期工作已经启动。主要包括新增配套输水工程72公里,新增南水北调水源水厂规模193万立方米/日,新增调蓄能力3000万立方米,累计恢复本地水资源战略储备不低于10亿立方米。到2020年,用足南水北调中线一期来水,北京每年可利用外调水15亿立方米。(来源:北京青年报 记者:解丽) 【编辑:曾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