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院“律师眼中的跨区划法院改革发展”座谈会纪实

02.11.2016  22:06
  “推动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的根本,是法官与律师在内心中的相互尊重。法官对律师的一句称呼、一个眼神,都应体现对律师的尊重。”市人大代表、律师卫爱民谈道。

  深秋的北京,尽管窗外秋雨寒凉,四中院会议室里却温暖如春。10月27日上午,十余位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律协相关专业委员会主任,以及律师代表走进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与该院院长、各部门负责人济济一堂,面对面畅谈对律师执业保障和跨区划法院改革发展的期冀。作为全国首批跨行政区划法院,北京四中院坚持将充分保障律师执业权利、加强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作为重点改革任务。  2015年8月4日,在全市法院率先出台《关于充分保障律师执业权利 共同维护司法公正的若干规定》(简称《规定》),将对律师执业保障落到实处。《规定》实施一年多来,取得的成效有哪些?律师们的感受又如何?律师眼中的跨区划法院改革发展究竟怎么样?座谈会一一给出了答案。

            律师广泛参与各类诉讼 力促审判质效提升

  据统计,自2015年8月《规定》施行至今年10月20日,四中院共审结行政、民商事、刑事等案件1473件(不含立案庭、执行局裁决案件),有律师参与的案件1321件,占比89.7%。

  行政诉讼方面,律师在行政诉讼中的积极作用日益凸显。此间审结的1167件一审行政案件中,律师参与比例90.4%。原告委托律师代理的案件有445件,占比达到38.13%;被告委托律师代理的案件有763件,占比达到65.38%。

  从审判实践来看,有原告律师参与的行政案件,庭审进程较为顺畅,滥用诉权、庭审拖延、重复开庭、涉诉信访等情况相对较少。另一方面,一些区政府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在推进依法行政中的作用,行政执法活动的规范化程度有所提升。

  另外,民商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方面,有律师参与的案件比例分别达到75.5%和73.17%。

  “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已经成立,100多个调解员开展在线调解,希望四中院发挥跨区划法院引领作用,探索参与到一带一路民商事纠纷化解中。”市政协委员、律师王丽提议。

  北京四中院、北京市检察院第四分院、北京海关缉私局、北京市律师协会等七家单位于2015年10月,共同建立了“侦控辩审”四方协调联动机制,统一了控辩双方的证据标准,强化了律师在庭审辩护中的实质作用,在强化司法人权保障,防范冤假错案方面切实发挥了积极作用。

             法援律师进驻法院,多元化解效果明显

  “我带领我的公益律师团队在四中院法援中心值班36次,接待当事人100人次。大家的感受一个是“”,四中院的创新精神和创新举措;一个是“”,四中院对律师的尊重和对当事人的关心。希望四中院重视多元调解发展工作并走在前列。”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值班律师张丽芳说。

  据悉,北京四中院立案诉讼大厅内的法律援助律师工作站, 是北京市中级法院设立的首个法律援助工作站点。法援中心指派从业时间超8年的律师来站值班,为当事人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数据显示,法律援助工作站自2015年12月,在北京四中院立案诉服大厅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423次,其中,提供行政咨询279次、民事咨询133次、刑事咨询7次、执行咨询4次。咨询后为当事人成功立案进入审判程序案件117件,成功化解当事人诉讼纠纷58件,为当事人提供管辖诉讼指引57件,当事人采纳援助站律师的诉讼指导意见82件,为当事人提供其他法律法规及案件咨询109件。当事人满意度达到98.59%,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法院会定期与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和驻院法援律师展开座谈,总结、分析和提升工作站和法院诉讼服务水平。为法援律师提供立、审、执法律实务培训等。”四中院司法服务办公室负责人崔秀春介绍。

                  秉持相互尊重理念,全方位保障律师执业

  “律师安检 ‘通道’,律师立案窗口,律师工作室和更衣室,让律师在法院找到‘职业归属感’。律师工作室我是经常使用的,而且维护得很好,连热水都没间断过。律师更衣室还可以借用律师袍,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去年在四中院代理过一百多件行政案件的孟丽娜律师说。

  对律师执业硬件设施保障到位的同时,北京四中院亦注重软性保障。开通网上阅卷、网络诉讼服务系统,为律师行使阅卷权、知情权等诉讼权利提供便利。实行网上预约立案和直接立案相结合,探索实习律师协助立案制度。逐步推广律师调查令制度,目前已签发律师调查令6份,有效发挥律师调查权的积极作用。

  “律师调查令制度确实给律师调查提供了便利,希望四中院能够规范细化调查令制度,包括明确调查范围、期限、反馈途径及保密规定等等,充分法院跨区划法院的引领示范作用。”律师代表李玲建议。

  此外,法官确保律师对庭审的实质参与,充分听取律师的质证、辩护和代理意见,保证律师发言的完整性,并在裁判文书中予以有效回应。

                  强化良性交流互动,打造法律职业共同体

  “希望法官与律师能够及时开展业务研讨,尤其是针对律师执业所遇到的金融纠纷新问题及时沟通交流,进而共同提高业务水平,以便为新类型纠纷做好准备。”律师代表李玲说道。

  今年3月,四中院成立司法服务办公室,负责与包括律师在内的法律职业群体的联系、沟通、职业化建设等工作。该部门会同相关业务庭室,就跨区划法院案件管辖、审判执行机制改革、信息化建设在保障和便利律师职业等问题,向北京律协征求意见建议并邀请律师参与意见座谈会及有关新闻发布会;邀请近五十名行政法领域的律师研讨新行政诉讼法疑难问题;与公益律师探讨行政诉讼律师公益代理;选派法官代表参加北京市律师协会“新形势、新思路、新领域、新发展”主题研讨会;有效促进法官与律师的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职业认同。

  市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委副主任委员赵志建对四中院有着观念新、机制新、方法新、业绩新的“四新”感受。他强调,“法官、检察官和律师都是法律人,虽然不同的职业定位不同,履职不同,但推进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的愿望是一致的。律师执业应当加强规范,同时,律师执业保障也必须到位,四中院在此方面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

  吴在存院长表示,跨区划法院的改革发展,既要充分保障律师执业权利,共同维护司法公正,又需要律师在执业过程中相互配合,与法官之间良性互动,推进改革发展进一步深化。今后,四中院将继续加强与律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共同为推进法律职业共同体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梅玉兰
习近平致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的贺信
值此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举办之际,法院网
习近平会见李家超
国家主席习近平30日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新当选法院网
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成立40周年
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成立40周年强调 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