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田畴披锦绣

11.06.2015  16:50

绿色,是这个季节最动人的色彩。

春耕过后,吉林大地由北向南,绿意渐浓。

一望无际的黑土地上、碧波荡漾的稻田池里,一棵棵玉米幼苗、一簇簇水稻秧苗,那满眼娇嫩的绿,都饱含着对丰收的期望。

今年的春耕,更多地贴上了“现代”标签。现代农业生产的魅力在这个春天里“挥洒”得酣畅淋漓,现代农业生产的理念正悄然润泽这方土地。

不再“看天吃饭”人工增雨击退春旱

一场及时雨过后,镇赉县建平乡民治村农民王东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说:“5月8日大田就播种完了。因为春旱,种子都播在干土上,10公顷土地的种子都没有发芽。这场雨下来,再有一星期,就能出苗了。

刚刚“出场”的春旱被一场雨给“”了下去。

今年入春以来,吉林省气候极度异常。1月1日至4月10日,全省平均降水量61.6毫米,比常年同期多88%,居历史同期多雨的第1位。但4月11日以来,形势急转直下,全省大部出现高温、少雨、大风天气,全省平均降雨量只有11.5毫米,比常年同期少63%,居历史同期少雨的第7位。截至五月上旬,中西部地区受旱面积已达2430万亩。

多少年来农业都是“看天吃饭”,而今面对严峻的旱情,吉林农业却不再“束手无策”,手段越来越多,应对越来越主动。

从5月10日夜间至5月13日8时,省气象部门利用增雨有利条件,迅速展开了一场空中和地面立体人工增雨作业。全省飞机人工增雨作业6架次,地面人工增雨作业发射火箭弹1063枚,全省多数县市出现透雨,累计增加降水8.2亿立方米,春旱得到明显缓解。

为应对旱情,全省加快抗旱水源井、节水灌溉等工程建设,新打抗旱井2236眼,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10万亩,春耕期间,全省累计完成抗旱坐水种面积1905万亩。

5月25日,榆树市刘家镇永生村农民王国杰来到地里查看发芽情况。“那场透雨过后玉米就陆续发芽。”王国杰欣喜地说:“现在已经长到四叶一芯了。

有了新科技地种得“就是不一样

今年500公顷示范田采用的是大小垄的种植技术,株距是22厘米,根据测土配方进行重新制肥。在节水方面,引进了法国指针式喷灌机,它可以自动行走,并根据作物需求进行水肥一体化喷灌,达到节水增产的效果。今年预计目标产量是每公顷万斤。”唠起今年采用的新技术,长岭县云天化农业合作社项目负责人邵迪滔滔不绝。

把地种得“就是不一样!”这是越来越多的农民对农业新科技的赞叹,他们不再“老八板儿”,全力“追求”农业新科技。

梨树镇八里庙村。春耕开犁前,种粮大户卢伟承包的一块耕地还和刚刚秋收过的田野没什么两样,玉米秸秆仍然横七竖八躺在地里。

地里的秸秆是卢伟秋收时特意留下的, 目的就是想试验一种新种法:秸秆全覆盖免耕播种技术。这种技术不整地、不打垄、深松之后免耕播种。采用这样的方式,秸秆腐烂后变成有机肥,在培肥地力的同时还可以解决秸秆焚烧问题。

在沙土区它的增产效果应该是非常突出的,正常的年份在沙土区都能增产10%以上。”梨树县农技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告诉记者,梨树县已经和中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十余家科研单位形成技术联盟,通过8年的摸索,秸秆全覆盖免耕播种的关键技术已经成熟。

我有信心今年再获丰收!”长春市九台区纪家镇太平村种粮大户张凤财胸有成竹地说。由于采用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张凤财耕种的400公顷土地几乎没受春旱影响。5月12日,传统种法的地里还没出苗,张凤财的地里已经露出2厘米长的玉米嫩芽。

在东福米业的育秧工厂大棚里,孤店子镇永丰村农民周宝贵赶在育苗前去“取经”。看到板式育苗床土、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等先进育苗技术后,周宝贵竖起大拇指:“长见识!必须科学种田,才能提高产量。

省农委科教处调研员杨忠群介绍,今年全省以机械化育苗插秧技术为中心,重点开展了超级稻氮素营养供需同步施肥技术、苏打盐碱水田稳产高效技术等8项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在超级稻示范区和辐射区有望实现稻谷增产10%。

政策给力农机“插翼

王志千经营着“九台志千种植业家庭农场”,从种到收全部都是机械化,今年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00公倾。春耕时他的7台大型免耕播种机在大地里连轴转,进度一路领先。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标志,其发展如何全看政策“脸色”。

惠民!给力!今年吉林省农机购置在全省范围实施普惠制的敞开补贴,自主购机、敞开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卡。

政策“东风”不容错过,王志千今年还打算购置250万元的农机具。按照政策国家补贴30%,省里补贴30%,自己支付40%,他只需要自筹100万元,政府给补贴150万元。

买农机不仅有补贴,还可以像买房子一样搞“按揭”。一项创新之举开始强力助推我省进入“大马力农机时代”。

吉林省农机租赁试点暨农机具抵押贷款购机工作日前正式启动,农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和农行吉林省分行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农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将提供10亿元的意向性授信额度,此举可以支持1万户农民提前用上大马力农机。

在政策的推动下,吉林省的农业机械化开始“插上翅膀”腾飞。从今年开始,全省正式启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机装备建设行动,计划到2017年打造300个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在10个产粮大县实现综合机械化水平90%以上,部分地区将率先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

保护性耕作黑土地“可持续

春耕前夕,德惠市惠发街道周家村的田地里,人们忙着用小车往地里运送粪肥。

这些肥料都是用禽畜粪便发酵成的有机肥。”站在地头上,德惠市隽星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理事长隽洪兴眉飞色舞地介绍起他的循环农业:“种植玉米是副业,我的主业是饲养东北黑猪。”隽洪兴说,为了降低养猪成本,他自己种植玉米,自己加工饲料,如今已经形成一套成熟的循环农业生产链条:玉米全部加工成饲料,玉米秸秆送到植物发电厂发电,发电厂焚烧剩余的秸秆灰和黑猪的粪便加工成有机肥还田。

黑土地还能种多久?这样的拷问催人反省,也直接推动种植方式的转型。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保护黑土地、绿色清洁种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逐渐融入到田间地头。

今年春耕,我省在榆树、双辽等9个县(市、区)建立了6个玉米控肥试验点和6个水田控肥控药控水试验点,这1800亩土地要趟出一条绿色清洁种养的新路。

榆树市五棵树镇种粮大户陈卓今年在流转的584公顷土地上使用了一种新型有机复合肥。在其它地区的实验表明,用这个肥两三年,土壤里又出现了蚯蚓。

以前为了提高产量,多投入了不少化学元素。现在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要保护好黑土地。”陈卓说:“今年我先做一个试验,成功以后要在周边大面积推广。

省土壤肥料总站副站长王剑峰介绍,到2020年,吉林省将力争实现农作物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目前,全省已有超过8万农户享受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今年试点县市达到28个,预计到2017年将实现省内所有县市全覆盖。

今年我省还将推广至少500万亩的保护性耕作,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同时有效保护黑土地。”省农委主任李国强说。

5月6日,省委、省政府《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公布。以土地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一系列制度创新,正在向更广范围和更深的层次突破。现代农业生产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这片土地。

见春而知秋,吉林大地正从春耕开始“预约”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