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院举办“全国优秀大学生哲学夏令营2016”

12.07.2016  02:43

7月5日至8日,哲学院“全国优秀大学生哲学夏令营2016”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经过严格筛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等20余所全国重点高校的56名优秀大学生入营。本届哲学夏令营主题词为“致知”,包括开营式、营员破冰之旅、学术讲座、专业介绍及师生座谈、参观人大校史馆和图书馆以及专业笔试和面试等环节,旨在选拔热爱哲学专业的全国优秀大学生攻读硕士学位,使他们了解人大传统、发掘哲学潜能、增进研究兴趣。

开营式由哲学院副院长臧峰宇主持,院长姚新中致开营词。姚新中院长详细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的历史沿革、未来发展以及学科优势,他希望各位营员在本届夏令营增长学识、增进友谊,更好地了解人大哲学风格,更好地展现自己的风采。同时,姚新中院长鼓励大家立志探究哲学的堂奥,以自己所学促进当代中国哲学创新,在哲学研究中实现自我。

在营员破冰之旅及素质拓展环节,各位营员充分展示了“95后”活跃的思维和独到见解。营员中有拿过全国琵琶最高等级的,有自幼练习武生并接受过京剧唱念做打严格训练的,亦有从其他学科透视哲学并跨专业报考的。每位营员手上的道具是一张A4纸,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各二级学科分组上演一场精彩绝伦的学科展示。例如,宗教学专业营员以“宗教是什么?”为题,分别向佛陀、神父、阿訇发问宗教的本质,最后言说自己对宗教的感悟。伦理学专业营员以白纸为标签,上演了一场道德两难选择的现场辩论赛。美学、科哲、管哲专业营员作为混合组,从梵高的《星空》中获取灵感,以手语歌朗诵《星空最亮的星》阐述他们对哲学的理解。外哲专业营员以“存在”作为关键字,梳理了从巴门尼德到近现代哲学的发展过程。中哲专业营员更是以先秦时期“百家争鸣”为样板,从道家、儒家、法家、墨家的角度,提出代表性意见提案。马哲专业营员则以高中在政治课学习中的体悟为切入点,阐发对马哲研究的感受和理解。

7月6日上午,哲学院副教授周濂为营员们做了《给平等最后一次机会》的主题讲座。他通过分析现实的不平等现状,引发营员们对“同情”和“共情”的讨论,指出哲学研究不是仅停留在对抽象概念的辨析中,而是要融入生活深入思考。他为“平等”做出了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意义上的阐发,强调跨学科研究对哲学研究的重要推动作用。讲座结束后,周濂副教授与营员进行了互动和交流,现场氛围轻松活跃。营员代表向周濂老师赠予本届哲学夏令营文化衫。

当天下午,专业介绍及师生座谈会举办。座谈会由臧峰宇副院长主持,曹刚教授、林美茂教授、余俊伟教授、刘永谋教授、惟善教授、常晋芳副教授、余开亮副教授、周濂副教授等为营员们详细介绍了伦理学、中国哲学、逻辑学、科学技术哲学、宗教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外国哲学和管理哲学专业发展特色和未来展望,并在座谈会现场耐心回答了营员提出的问题。通过本次面对面的座谈会,营员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各专业的了解,更加坚定了今后从事哲学专业学习和研究的决心与信心。

7月7日上午,全体营员参观中国人民大学校史馆和图书馆。校史馆高增老师为营员们详细讲解了人民大学的人文传统和比较优势,营员们由此深入了解讲解中国人民大学的建校历史以及70多年的发展历程。他们在图片中看到很多著名哲学家的昔日风采,不时地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表达对人大哲学的历史敬意。随后,全体营员参观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了解图书馆的建馆、历史沿革和功能区域划分,他们纷纷表示,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提供知识的场所,亦对学生们充满着人文关怀。

7日下午和8日上午,全体营员参加了专业笔试、外语笔试以及专业面试的考核。8日下午,全体营员参加夏令营闭营式,臧峰宇副院长致闭营词。他希望营员们能深刻理解“致知”的意义,通过增长“见闻之知”内化“德性之知”,以“启蒙”精神照亮生活世界。他鼓励大家既要具有哲学研究的国际视野,也要具有思考问题的本土情怀,真正在今后的研究中关注时代的问题与中国的命运。全体营员均获赠纪念证书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主编的《哲学家》杂志。哲学院研究生教务秘书范婷与本届夏令营全体工作人员参加闭营式。

哲学院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已成功举办两届,本届夏令营进一步引发全国高校哲学与相关专业本科生广泛关注,促进了全国高校优秀大学生对中国人民大学人文传统的理解和认同,增进了营员彼此了解,提高了哲学专业研究生招生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