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创新路

23.10.2014  09:23
      绿草如毯、灌木丛生、簇拥着树木交相辉映,鸟鸣鹰飞、狐兔出没,处处显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如今的宁夏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今出落的像一个美丽的沙漠姑娘。然而,保护区周边社区群众偷牧、偷猎现象时有发生,对保护区脆弱的生态构成威胁。
      自今年4月起,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面开始社区共管工作,目前,153名护林员上岗,保护区126万亩林地受到全方位、无死角的管护。社区群众替代生计项目逐步落实,逐步改变社区群众的生产经营结构,减缓对保护区资源的依存度。这是探索促进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新举措,也是盐池境内生态治理和保护史上的一次有益尝试。
      哈巴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尤万学说,社区共管是指保护区与当地及周边社区对社区和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进行制定政策、共同管理的整个过程。
      多年来,宁夏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终有一道难题待解,那就是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存在冲突。农民耕种与偷牧对保护区生态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自2006年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有5个乡镇、26个行政村、83个自然村与保护区密切相关,保护区近三分之二的土地涉及群众承包的林地草原。既是保护区的范围,又是群众承包的林地草原。群众要生产致富,认为保护生态是保护区的事,保护区管理局独力难支。
      为了加强宁夏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和规范管理,提高社区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调整生产经营结构,增加经营收入,减缓对保护区资源的依赖,消除保护区与社区在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的冲突,逐步理顺社区关系,实现全民参与生态保护,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保护珍稀物种资源良性增长,促进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动争取自治区林业厅和盐池县政府的支持,与周边社区及相关利益群体共同对保护区实施管理,维护他们的利益,努力做到利益公平分享,建立了“责、权、利”三者协调统一的社区共管激励机制。
      保护区佟记圈社区代表李小飞,是个地道的农民,而现在,他是一名光荣的护林员。他说,过去农民们总是偷牧,而保护区这么大,管护不过来。现在,他管护保护区林地资源。每周一至周六都要在管护区域内巡护。比正常的单位上班还要多一天。前天晚上一次就抓了2群偷牧的羊。
      李小飞是一个代表。目前,已有153个专职护林员上岗,其中,经村队推荐、乡镇审核,保护区新聘社区护林员达93名,安排管护资金130多万元,实现了保护区资源无缝化管理。
      治标还需治本。在加强管理的同时,保护区管理局还积极筹措资金,实施替代生计,让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不以破坏生态为代价。
      保护区今年争取到国家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项目资金3000万元,宁夏独此一家。其中野生动物破坏农作物受损耕地补偿19.63万亩,每亩补偿60元,共计补偿1178万元。对5个乡镇6个村安排了庄点绿化170亩、道路硬化22.5公里、养殖温棚建设120座,垃圾池建设100个,计划投资709万元。通过普惠民生的替代生计项目建设,改善了社区群众的生存环境和生产经营结构,为老百姓的致富奠定了基础。 保护区沙边子社区代表杨维祖说,“现在我们很受感动,生态补偿机制好。就连保护区动物对农作物的损害,政府也考虑了进去。”
      盐池县副县长吴科说,社区共管充分照顾了群众的利益,得到了群众的支持,从而保证了保护成果。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保护区的资源保护是全县生态建设的重点,这是一项非常好的制度。
      哈巴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王学增说,没有区林业厅领导的关心和帮助,没有盐池县委、政府的支持和配合,没有群众的理解和参与,自然保护区仅靠保护区管理局去保护管理,是力不从心的。现在成立以地方政府为牵头单位的社区共管委员会,是加强保护区管理工作的一次有益探索。同时得到了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如今,社区共管初见成效。下一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还需加倍努力。(记者 黄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