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靳诺:谈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2月9日10时,北京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苟仲文,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复旦大学党委书记朱之文,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访谈背景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意见》强调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 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以下为靳诺书记访谈部分文字实录:
主持人
靳书记,教材的管理和使用事关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大局,《意见》中强调指出,要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材料,教育部也要求加强对西方原版教材的使用管理,绝不能让传播西方价值观的教材进入我们的课堂,能不能谈谈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靳诺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从要认真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的角度,从这样一个大局,作出了要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的重大举措,这个举措之所以重大是在于它是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就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展示出来,要让它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的头脑,这件事情是2004年启动的,到2013年的时候,当时就已经有140多本教材由中宣部和教育部,组织了全国专家、学者, 等于是集全党的智慧、集我们所有的哲学、社会科学专家的智慧总结出来的这样一套教材。所以2013年,当时中宣部和教育部发出通知,决定在高等学校提出来要使用这个教材。
这个教材的编写是如此的受到了中央的重视,这个教材的使用也同样受到了中央的重视,我体会有这么几点:
第一,任何一个国家在国民教育体系里教材都要体现国家的意志和国家主流核心的价值观,就是使用什么教材不是教师个人的行为,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因为绝大多数的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的教材都有价值导向、价值属性,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任何一个国家,不仅仅是我们国家,都会有明确的要求。所以首先我想表达的是,因为教材是我们开展教育教学的最基本的遵循,用我们国家的老百姓的话来讲,教材教材就是课本,就是一课之本,所以这个教材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个教材的使用应该是要体现国家的意志,要体现国家的价值观。
主持人
而且这也不是中国独有的,基本所有国家都是用这样的理念。
靳诺
对,举个例子,比如某一个国家在他的历史课教材中,除非是研究历史学科的,他绝对不会把中国历史学科放在他国民教育体系的必备教材。前些日子网上,还有在国际上有一个教育口的热点,就是英国教育大臣尼基•摩根的表态,他说要在英国树立核心的英国价值观,他说这是英国教育的重中之重,他当时说他要从两岁的娃娃抓起,他当时表态直接回应了之前报出的伯明翰的特洛伊木马学校的事件,他指出说拿了英国政府的教育经费,但是你却传授一些不符合英国核心价值观的学校,他说这是不允许的,用我们熟悉话说就是吃英国政府的饭砸英国政府的碗。西方都是这样,任何一个国家都是这样,比如美国,你去看美国高校,所有的高校国民教育体系里,都会要有一组课,就是他要学美国的《宪法》,他要学《独立宣言》,他要学习《解放学》他就一定要上这个课堂,无论怎么组合,所以教材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非常看中和重要的,就是一个基本的遵循。
第二,我体会这个工程的教材,它是比较好的从总体上反映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色和实践的最新的成果,就是我们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所以中央在这些问题 上,我们讲三个自信,三个自信是要有依据的,自信要有一个理论体系支撑,要有学科体系支撑,应该说这套教材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在这个教材里有关于经济学的、政治学的、新文学的、社会学的等等,应该说涵盖了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各个方面的最基本的依据,那么这样一个教材,我认为中央非常重视这是有道 理的,任何一个国家和政府在社会发展关键的阶段都会做这些事情,理论界要有这种自觉,执政者要有这种自觉,我觉得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即是工程类教材,它就是这种作为一个执政党的历史自觉、改革的自觉、执政自觉的体现,所以它非常重要。
第三,学校的教育的根本,我们用一句话说叫立德树人,学校就是要立德树人,就是要培养人,老师是干什么?教书育人,最后都落实到人。所以学校应该是帮助年轻人系好第一粒扣子的地方,当然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对自 己下一代的培养都要格外的关注,要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核心价值观传授给我们的下一代,一代一代的传承,一代一代的继承,一代一代的发展。所以应该说在哲学社会科学,绝大多数都是价值属性的,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特别是意识形态这个东西,我们现在说得好像很抽象,好像很概念化的东西,其实意识形态很具体,比如说它的一个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最核心的政治资源。所以我们在这些方面,在高等学校这样的地方,如果我们不抓住这一点,特别是能够反映这个问题 的教材,那我觉得这是一个失职,这不是我们应该有的态度,这是我们要抓的。
当然,在教材的引用过程中,还涉及到一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我们讲一个国家传承核心的价值体系,核心的价值观,那也要通过这样的一些教材传承出来,因为这个国家和社会都是在进步的,是在发展过程中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有新的成果,所以这不是个人行为,它是一个国家行为。
主持人
没错,刚才我特别注意到您提了两点,一个是自觉一个是自信,中国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这几十年,我们其实已经产生或者创造出来很多在人类世界上都非常先进的制度或者智慧的结晶,所以我们应该有自信把它宣扬出去,甚至一代一代的传下去让更多的我们的后辈孩子们、子孙们能够看到、感受到我们这些老一辈建设者创造出来的辉煌。所以我们都说增强中国学术的国际影响力,要构建当代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能不能请您谈谈应该如何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 会科学话语体系?
靳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有一个非常鲜明的要求,说做好这个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加强话语体系的建设。说要讲好中国的故事,传播好中国的声 音。其实这里面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我们要在自己的国内要讲好我们的故事,第二把我们的故事要传播出去,在国内讲好自己的故事是为了增加共识和凝聚力, 对外讲好中国的故事,是为了争取更多的支持和理解,创造一个非常好的发展的外部的环境,所以我想这件事情确实非常重要。
我想如果从我们高校任务角度看有这么几点体会:
第一,应该说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一个紧迫的要求。就是说你要讲故事,你怎么讲这个故事,用什么方式讲,谁来讲?高校承担这个任务,承担这个责任。这是增加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影响力的内在需要,我们总在说别人影响我们,我们怎么影响别人,这是我们学者应该做的事情。这是对待整个国际思想文化对我们的挑战也好、影响也好,它是一个迫切的任务,刚才我说了,我们对外要把自己的事情讲出去,我们做的事情,我们的成果,我们的进步,我们对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
那么反过来,怎么对待外面?现在怎么对待外来国际上思想文化对我们的影响,这个影响我们应该辩证来看,不见得都是负面的,但是我们一定要防止的是打着学术自由、学术研究的旗号抹黑我们,然后涣散我们的凝聚力,这方面我们要有这个意识,保持清醒。
我们总是说中国的实践、中国的道路、中国的特色、中国的经验,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如果这样的话,我想哲学社会科学界,特别是高校的这些教师们,应该有四个必须坚持。
第一是话语体系的建设必须要体现我们这个国家主流的意识和核心的价值观。我们的执政者提倡的东西和你说的东西完全是两个岔,我想这个应该避免。第二是这个说新话,还要有创新意义的话,要不然这个讲故事,有的故事可以讲几千年,有的确实要讲,讲老故事、讲历史的故事,还要讲新故事,讲过去的事情,还要讲身边的事情,讲现实的事情。所以这个话语体系还必须有时代特色,要体现时代的要求,要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的实践,包括刚才说的马克思主义工程研究这一 教材,就是要讲新话,就是要从理论和实践的总结上,总结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成果,所以我想这是要体现时代的要求。第三因为它要体现中国特色, 毕竟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实践是在中国的土地上,而不是在其他的土地上我们进行的总结,这种情况下话语体系建设还必须处理好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精髓,这个关系也要处理好。我特别想在这里重复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对中国特色要着重于四个讲清楚我个人认为这个非常重要。
我分享一下,一个是既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自己的特色。第二个讲清楚是说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 进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基因,它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的滋养。第三个要讲清楚的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突出的优势,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重要的精神支撑,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第四个要讲清楚的是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是反映的中国人的意愿,是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它有着深厚的历史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我想这对我们话语体系建设都非常具有重要的指 导意义的。
第四个话语体系的建设,我们还得坚持世界眼光,还要借鉴人类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在这里我想讲一个观点,我们的文明应该是建立在 对一切人类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和继承发展的基础上的,现在就有一个概念,西方的价值观不等于西方的知识基础,就是西方价值观的传播和西方知识制度不是等同的,在有些抹黑和批评中混淆了一些概念。所以我想在话语体系建设上面,应该说要坚持有世界的眼光,要借鉴人类有益的成果,所以我想这是关于话语体系的建设我就说这么多。
主持人
其实说到话语体系的建设,因为都在北京离得近,所以每年我也知道人大会举办关于学术性的国际间的交流、研讨会,我也参加过很多,其实对于话语体系来说,不仅仅是人大或者北京高校分内的责任,其实我们全国的人民,只要能够投身到话语体系建设的人,或者对它有些敏感有些兴趣的人,其实都可以让自己成为一个传播者或者亲历者。那么如何能够正面引导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想特别引申的问一下,您刚才提到英国的教育大臣提到要从两岁娃娃抓起,今天我们话题虽然是高校的宣传思想教育工作,但是我们都知道人大有附中、附小,是不是大学之前也会有这样的一套,不能说是思想教育工作,会不会给他们一个启蒙,甚至让他们在步入大学校门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准备,或者培养了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或者种子播撒下去了,会不会有这样的做法?
靳诺
这个问题确实回到了教育的本源,教育就是要育人,所有的事情最核心的问题。所以总书记说要让我们年轻人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实际上就是要从娃娃抓起,当然在系这个扣子的时候,大学阶段是非常关键的阶段。所以我想我要回答你这个问题我想从这么几个方面。
首先,对一个国家来讲, 我们讲的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从今天我们要聚焦的话,应该说要体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基本内涵的解读和宣传,应该是聚焦到这样的方面。第二个要紧紧 围绕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育人的全过程,刚才说的叫大、中、小、幼衔接,家庭、学校、社会互相配合,就是横向的、纵向的大家形成合力,还是我刚才说的,在刚才苟仲文书记和朱之文书记都谈到了,有些我们重合的地方,比如说你要“三进”,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要落细、落小、 落实,刚才苟仲文书记谈到了这个。
朱之文书记谈到了关于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叫深化课堂改革,我刚才特别把朱之文书记的一句话记着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但是只能改革创新,不能止步不前”,这一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我们围绕着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当中,我们要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实践环节都要抓到手里,这里要体现时代感。刚才朱之文书记介绍了复旦的做法,其实我们高校都通行,比如人民大学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因为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学校,特别要重视接地气,要做社会调查,所以我们每年有千人百村的社会调查。另外,我们从海外归来的年轻教师,我们都给他量身定做,你是搞社会学的,你缺什么补什么,我们给你联系,比如你去基层县地方挂职还是到社区挂职,看你缺什么,看你原来接受教育时你的背景,你接受教育时你的家庭背景,量身定做,比如你是学金融的,你去到我们国家银行,你到我们金融机构,“一行三会”等等我们都做了安排,这个社会实践是非常有必要的。
还有在这里,还是要呼应一下苟仲文书记刚才的一个观点,就是关于教师的工作。其实我们说用教材要“三进”要讲好故事要育好 人,最后的这个点,我们老说“最后一公里”,实际上最后一个最近的就是教师,所有的落脚点。所以教师要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总书记说叫指导者和引路人,所以讲好中国的故事由谁来讲,讲故事的这支队伍的建设非常重要。
我们最近在探讨,因为我们高校党的关系都是隶属关系,隶属于地方党委,最近北京市委做了一件事情我觉得非常有意义,我想作为这次接受你的采访的一个结尾,北京市做了什么事儿呢?北京市委,苟仲文书记他们这边,就是让我们在北京市的高校的党委书记述职,述什么职?述你加强党的基层建设的职,你履行的职责、你的主体责任,实际上这个基层的党建工作是知识分子工作,我个人理解就是教师工作,当然有学生工作,如果把学生这块抛去,回到今天我们的主题,就是做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最近学校也做一些探索,就是有老中青的教师,自己讲自己的故事,讲你对教学的认识,讲你对科研的认识,讲你怎么教书育人,你怎么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教书和育人的关系。
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我们老校长黄达,90岁了,马上要过生日了,他自告奋勇,他说我到财政金融学院去,他说我1950年就在财政金融学院,我就当老师,然后我后来做了校领导。他说我现在要回去,我90岁的人,我90的人要和一个90后我要跟他们沟通什么叫使命,他就讲这个效果极好,然后青年教师、中年教师大家都非常有共鸣,所以我想做好教师工作对我们知识分子要有信心,对我们教师要有信心,只要我们方法得当,我相信我们知识分子一定会和党同心同德同频共振。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