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和声促进交流是我们的历史担当

09.11.2015  13:31

  11月6日,北京迎来今冬第一场雪。这场洋洋洒洒的瑞雪,比往年都要来得更早一些,将古老的北京装点得格外美丽。

  这一天,让一早醒来的市民万分欣喜。但对于两岸媒体人来说,则还有一段记忆值得珍藏——由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台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协办的首届两岸媒体人联席会北京座谈会隆重开幕。

  近70家两岸主流媒体负责人和部分资深传媒研究者聚集北京饭店,在两天的会期里,以“携手·和声”为主题,站在两岸关系发展的新起点上,胸怀民族整体利益、紧跟时代前进步伐,激荡思想、深度分享,探讨两岸媒体在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格局中加强交流合作的新路径。

  国台办负责人对座谈会给予高度评价:“这是两岸媒体交流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品类最全的一次盛会。

  两岸交流媒体先行

  参加座谈的台湾媒体参访团堪称阵容“豪华”。35名成员都是台湾媒体行业金字塔尖端的友好力量。不论是中华日报、东森电视台等台湾主流传统媒体,还是中时电子报、城邦媒体等电子新媒体,都是“一把手”亲自来京参会。

  参访团的两位团长尤为引人关注:荣誉团长是旺旺集团副董事长胡志强,他卸任台中市长后转型于此。团长是台湾媒体80后新锐、旺旺集团董事长蔡衍明之子蔡绍中,他目前出任台湾最大媒体集团旺旺中时媒体集团总裁,旗下掌控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各类媒体,对台湾传媒业的影响举足轻重。大陆方面,参会者则包括中央和地方媒体以及新闻院校的代表。

  两岸交流,媒体先行。在胡志强看来,两岸关系发展,最重要的是相互了解,一步一步走向更好的互动,媒体应该快乐地承担起沟通交流的责任。

  临近中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专程赶到会场。2012年,他曾率团赴台参访开展“文化拜年之旅”,与台湾媒体结下深厚友谊。他深情地说:“台湾媒体的老朋友、新朋友来北京做客,再忙也要来看看大家。欢迎大家在北京多走走、多看看,感受北京雪景之美,也感受北京的变化。”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安顺则寄语两岸媒体,发挥好增进两岸同胞相互了解的桥梁纽带作用。

  触摸北京发展脉动

  “台湾向何处去?最好的选择之一就是大陆,因为这里有台湾最需要的广阔市场。”在中关村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一边介绍自己的感悟,一边领着台湾同乡走过一个个仅容一人的格子间工位。他随手拉起周末还在加班的80后胖男生介绍给大家,他就是刚刚获得了数亿元投资的暴走漫画创始人任剑。

  北京蕴藏的巨大创新活力,令阅历丰富的台湾媒体老总大为赞叹。李开复“不失时机”地向蔡绍中发出邀请:“如果你有三四亿元的投资意向,我马上可以在北京给你找到非常棒的项目。”对这番话,蔡绍中报以会意的微笑。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会议期间,台湾媒体人密集参访,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地多走走、多看看,亲身触摸北京的发展脉动。在两个半天的时间里,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微软创投加速器、中关村创业大街等北京最具创新创业活力的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参访团来到金融街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交易所时,正值16家中小企业挂牌上市鸣钟,目睹这一场景的台湾中功率调频广播电台协会理事长林俊杰深受启发。他说,大陆资本运作有很多值得台湾参考的地方,将来做媒体,如何导入资本市场的概念,让媒体发展更加综合,需要两岸媒体同业者深入思考。

  看到台湾媒体人意犹未尽的神情,主办方考虑到台湾有祭祖传统,就临时增加行程——安排大家来到历代帝王庙。如此精心安排,给台湾同胞带来了惊喜。

  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一路上,台湾媒体人有感而发,大陆的发展对台湾也是机遇。媒体有机会先看到、先挖掘,可以在传播过程中更好促进两岸发挥各自优势,做大共同利益蛋糕,增进两岸民众福祉。

  相知才可和声

  此次两岸媒体人座谈,恰逢两岸领导人66年来首次会面。两岸领导人的历史性握手,让两岸媒体人激动不已。

  值此良时,胡志强非常感慨,“召开座谈会是去年就已经确定的事,具体时间安排因为两岸媒体各自日程一推再推,最后恰逢两岸领导人会面完全是机缘巧合,这也充分说明两岸合作交流越来越紧密。

  无疑,随着两岸和平发展提到一个新高度,两岸媒体发展也会分享到新红利。

  旺报社长黄清龙受到了格外关注。因为旺报不仅是唯一获得习马会后大陆记者会提问机会的台湾媒体,也是台湾唯一发行量还在逐年升高的报纸。黄清龙道出了原委,这份创刊于2009年8月的报纸,是两岸关系在2008年后进入新阶段的产物。报道内容聚焦于大陆、台湾以及两岸交往的信息,不仅在台湾地区独一无二,在中国大陆也十分罕见。得益于这样的特殊定位,在纸媒发行量逐年下降的大背景下,旺报逆势攀升,创造了两岸媒体界的奇观。黄清龙说:“在复杂的媒体环境中,怎样让媒体扮演桥梁的角色,这是非常重要的。旺报特殊的地方是作为两岸的桥梁,帮助台湾人更好地了解大陆。

  事实上,不仅台湾媒体关注大陆、关注两岸信息,试图寻找新的机遇,大陆媒体也在向台湾媒体探路。新京报社长戴自更坦言,我们也希望了解台湾地区的媒体生态,分享你们在媒体管理和运行方面的经验,尤其是了解和分享台湾地区媒体向新媒体转型和融合方面的应对之道。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台长席伟航,在力推旗下主打音频版权业务的“悦库时光”公司时,向在座的台湾广播同行发出加盟邀请,甚至把未来的上市计划也毫无保留地告诉大家。天津日报社副总编辑张颖看到,台湾中时电子报刘善群使用的中时集团“翻报”APP中已经加入了《环球时报》,当即提出合作意愿。

  携手才能相知,相知方可和声。

  两岸媒体人坦诚相待、深入交流,都在为了增进两岸同胞的亲情和福祉,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利益,而探寻双方合作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正如主办方北京日报社社长傅华所言,两岸的交流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峰,这为职业媒体人展现了无数的现实素材,让我们携手和声,一起讲好大陆故事、台湾故事,共同追逐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王皓  范俊生  )

 发言精粹

  北京日报社社长  傅华:产品第一  能量为上  精巧才好

  移动互联网正在重塑各行各业,技术、渠道呈现方式日益多元,内容建设的基础地位、核心作用日益凸显。在新闻传播界,“互联网+”就是加内容和意义。媒体融合时代的内容建设概括起来三句话:产品第一、能量为上、精巧才好。

  首先是产品第一,内容必须首先通过产品来表达呈现,然后再讲渠道与传播,没有产品,就没有内容和意义。第二,能量为上,如果新闻能量密度不足以点燃读者、观众、听众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支撑他们读下去、看下去、听下去,它的生产者只能停车熄火。第三,精巧才好,只有精致、精确、美好的内容传播才拥有高素质、有品位的受众。

  政治家讲经济故事,企业家讲伦理故事,文学家讲情感故事,媒体人必须讲出这个世界所有最动人的故事。我们要能够无远弗届,洞察入微,通过细节、情节、画面、意境,把读者带进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必到的现场。

  台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总裁  蔡绍中:媒体合作共享两岸红利

  过去资讯不发达的时代,两岸媒体的合作非常线性,不外乎互相派员驻点、内容交换、共同举办活动。在“互联网+”时代,媒体合作方式有了无限的可能。

  两岸媒体合作必须是有格局的,要为两岸和平发展努力,为中华民族永续生存做贡献。两岸和平发展有价值、有未来、有前景,双方媒体只有全力投入合作,才能真正看到红利、享受红利。

  媒体还应该继续扮演传承文化的重要角色。2011年,两岸《富春山居图》合璧在台湾展出,就是文化合作的典范。作为媒体,从推动中华文化复兴的高度来看,这件事是非常有意义、非常重要的里程碑。相信两岸距离会越来越近,两岸人民会越来越近。

 新京报社社长  戴自更:没有好内容,新媒体只是沙滩上的城堡

  优质内容是新媒体存在的先决条件,也是内地众多互联网公司青睐和投资内容生产的原因。没有好的内容,新媒体只是沙滩上的城堡。

  互联网讲究精准传播,每个稿件的阅读情况,后台一目了然。简单地把报纸上的内容搬到网上,是实现不了媒体转型的。互联网传播讲究互动、用户体验、个性化,这些都是传统媒体的短板。

  要实现媒体转型,还要建立良好的盈利模式。目前互联网的营运模式还没有标准化,可能是内容,可能是渠道,也可能是某个垂直细分领域。此外,新媒体与资本、人才激励机制关联性极大,传统媒体在这个方面还有很多短板需要补上。

 台湾联合晚报社长、台北报业公会理事长  罗国俊:大船转弯    全员随行

  面对全新的技术、全新的思维、全新的叙事方法,媒体在转型中必须以人才为本。

  我们有一个重要的信念是大船转弯、全员随行。我们希望大船在转方向的时候,不要丢下任何一个有意愿跟着科技进步前进的同事。只要你有意愿,愿意学习、愿意跟上科技化的潮流,我们都不会放下任何一个同事。

  我们正在实行内部创业专案。过去开创新的事业,传统做法是从上往下贯彻,内部创业可以让所有同事自己提出创新提案。

  提案经过初审、复审,凡是经过复审的提案,我们会找商业顾问公司,针对他进行培训辅导,最后决定报系是不是要建立新公司。

  提案被接受,他还可以得到一笔奖金。在新公司,这个同事可以占有一定技术股,跟新公司命运结合在一起。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院长  董关鹏:打造两岸传媒合作研究所

  媒体融合面临着五大挑战:媒体融合多做增量,存量改革依然艰巨;技术力量普遍薄弱,系统平台难以协调;优秀人才引进不足,流失现象非常严重;融合发展依靠输血,盈利模式尚不清晰;网络侵权防不胜防,版权保护亟待细化。

  面对挑战,大家现在是低头做事多,抬头看路不足。两岸的传媒业界和学界需要增加更多的互动。大家是热运行,我们学界是冷思考。大家天天埋头苦干时,学界也能帮大家想点事。

  我们打算增设两岸传媒合作研究所,希望可以成为两岸传媒合作的记录者、思考者、建设者、参与者。希望两岸的业界、学界拉着彼此的手,不离不弃地往前走。一松手、拉错手,人生真的是不堪回首。学界、业界更近,两岸就一定会更近。

 台湾中华日报董事长  黄肇松: 建构两岸公开资讯交流平台

  现在是资讯流超过物质流的崭新时代。新闻史专家指出,2015年是全球华文媒体诞生200周年。今天,世界各地还存活着5000家以上有影响力的华文媒体,是很有影响力的一股力量。IT科技的发展让媒体的合作更具可行性、深入性、灵活性、专题性、实践性。

  资讯、资料已经成为两岸最重要的原料,甚至超过黄金、粮食。两岸有潜力将资讯流变成有价值的“物质原料”。希望能够建构一个两岸公开资讯的交流平台。在文化资讯、教育资讯、校园资讯、财经资讯、贸易资讯、气象资讯、航空资讯、饮食资讯、娱乐资讯方面可以相互合作,生产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重要资讯。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