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学生主题社会实践论坛

21.09.2015  14:18
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同期签约

清华新闻网9月21日电 (通讯员 叶心怡 于阳 )9月18日下午,在十四年抗战起始的纪念日,清华大学“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主题实践论坛暨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签约仪式在清华大学校史馆举行。

图为支队展示实践成果。

清华大学暑期组织了一批学生社会实践支队,紧密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开展实践活动。主题论坛上,5支代表支队分享了他们的感受。由清华大学和台湾各高校十余名志愿者组成的“两岸同心”大学生志愿者实践支队,前往沈阳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并与抗战老兵座谈。赴云南保山市腾冲县访谈老兵支队的同学们近距离接触当年使日寇闻风丧胆的远征军老兵,回忆他们当年与敌人拼刺刀,在缅甸丛林挥洒热血的光辉岁月。“记老兵故事,系两岸深情”在台眷村大陆老兵探访支队跨过海峡,访谈在台抗战老兵。两支重走西南联大之路的支队沿着先辈的足迹,前往长沙、昆明,拜先贤、访故地,亲身感受抗战时期师生们“刚毅坚卓”的精神内核,用心体会西南联大传承下来的流风余韵。

图为张文分享抗战经历。

14岁参加革命的抗战老战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张文老师已经88岁,他曾在家乡河北唐县开展地雷战、地道战抗击日本侵略者。嘉宾交流环节,他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对同学们提出了殷切希望。“同学们要珍惜今天得来不易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不断充实自己,争取为国家建设做贡献,努力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因为这是无数先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图为潘际銮院士解读西南联大精神。

现任西南联大校友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潘际銮先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带大家重温了西南联大的历史。西南联大的师生在祖国为难之际,克服重重困难,“内树学术自由,外筑民主堡垒”,培养了众多国之栋梁;更有大批学子弃笔从戎,捐躯赴国难。潘老师期望同学们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自强不息,严格要求自己。

图为张思敬分享革命经历。

“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华民族造成了百年苦难。”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张思敬老师说,“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过程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很多人都不清楚,我们清华学子必须清楚,更要学会铭记历史。”

随后,清华大学校团委书记邴浩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陈管理教育部政委何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教育交流部副主任王珏玲一起,分别签署了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共建协议。清华学子将通过组织党团支部参观、前往开展志愿讲解服务、组织相关主题研究等方式,深入了解中国的近现代史,在这一过程中树立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培育深厚的家国情怀。

图为活动嘉宾与部分观众合影。

据悉,本场论坛为2015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系列总结论坛的第一场。今年暑假期间清华大学共组织了600多支学生社会实践支队逾6000人次出行,足迹覆盖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印度、乌兹别克斯坦、蒙古、越南等“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以及国内各省、市、自治区。后续还将通过年会、沙龙、论坛等方式,加强总结,让更多学生共享社会实践的成果。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清华大学校史馆、清华大学团委等单位负责人和60余名同学一起参加了活动。

供稿:校团委 编辑:田心

 

(http://new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