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治院士获2017年日本铁钢协会外国人名誉会员称号
近日,在日本首都大学东京举行的日本铁钢协会(ISIJ)第173届学术年会上,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国治被授予日本铁钢协会外国人名誉会员,并受邀做了题为“Application of Phenomenological Theory to Chemical Metallurgy”(唯象理论在化学冶金学中的应用)的特别演讲报告。
日本铁钢协会名誉会员是日本铁钢协会对为钢铁业作出显著贡献的国际知名的研究和技术人员所设置的最高荣誉称号,具有较大的国际影响力和很高的国际知名度,原则上每年推举一名外国人和两名本国会员授予此荣誉。周国治院士因“在冶金过程物理化学的研究中取得的突出成绩以及对日中学术交流的贡献”而被推举获得此项荣誉,成为自1980年以来第7位获得该项荣誉的中国学者。其他六位分别是:付君诏(1980年)、魏寿昆(1985年)、邵象华(1992年)、殷瑞钰(2002年)、徐匡迪(2007年)和赫冀成(2010年)。
周国治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冶金物理化学家,长期从事冶金过程的基础理论研究,在冶金溶体理论、多元体系物理化学性质的计算和预报、气固反应动力学、冶金电化学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提出的新一代溶液几何模型(Chou Model)解决了历史上几何模型存在的固有缺陷,为实现模型的选择和计算的完全计算机化开辟了道路。近期这方面的工作又有进一步的进展,几何模型已发展成统一化模型,提出了唯象理论,将热力学性质的计算进一步扩展到多种物理化学性质的计算中。系统研究了氧离子迁移的规律,并提出了“无污染脱氧”、“无污染提取”等冶金新概念和新工艺。建立了基于真实物理图像的气固反应动力学模型(RPP模型),全面描述了各种因素(温度、压力、形状、尺寸、产物结构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周国治院士的许多科研成果已被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周模型”和“周方法”应用到合金、熔盐、炉渣、半导体材料等多种体系,用来处理热力学和动力学问题。一些成果也被系统地编入多部高校教科书和专著中用来指导博士和硕士生的论文工作。周国治院士先后发表论文近600篇(约390篇英文论文,200篇中文论文),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一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冶金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以及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指导的博士生三人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占全国冶金学科获得此奖的50%)。
(摄影:钢铁冶金国重)
(责编:邢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