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告官案一周暴增4倍
今天上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向社会通报:今年5月1日,新行政诉讼法正式实施,实施后第一周,北京法院受理一审行政案件立案521件,约为去年行政案件周均立案量的5倍;去年,近五成民告官案件发生在涉民生领域,其中,城建、公安、工商和土地资源类案件的收案数位居前四位。
新法实施后一周收案量增4倍
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于2015年5月1日起施行。据北京高院副院长王明达透露,由于行政案件全面推行立案登记制,进一步降低了行政诉讼门槛,新行政诉讼法实施后第一周,北京法院一审行政案件立案521件,约为去年行政案件周均立案量的5倍,这一增幅大大超过了预期。此外,收取材料待审查的行政起诉案达411件。
告部委案件会大幅提升
北京法院与其他省市法院相比,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北京法院审理以国家部委为被告的一、二审行政案件。这类案件呈逐年上升势态。去年这一数字比2013年增长15%。北京高院预测,新行政诉讼法实施以后,以部委为被告的行政案件将会大幅度提升,为此法院也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行政机关败诉率持续走高
近年来,北京法院审理的行政案件行政机关败诉率持续走高。市高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新行政诉讼法实施后,更加突出强调了法院的司法监督职责,这具体体现在对明显不当的行政行为,法院也应当判决撤销。新行政诉讼法对法院的司法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相应的法院审查力度也会增强。高院预测,未来一段时间行政机关败诉率仍可能继续走高。
民告官案去年突破2万
据统计,近年来全市法院行政案件年收案数量逐年大幅递增,2014年收案突破2万件,达21478件(包含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行政案件),同比上升105.8%。
从被诉行政主体来看,以国家部委为被告的一审案件10407件(其中商标、专利类案件9929件,其他常规案件478件),以本市行政机关为被告的一审案件5242件。
从全国来看,北京法院受理一审行政案件数,约占全国一审行政案件总数的10.5%,连续数年位居全国第一。
这些数据表明,行政诉讼救济渠道更加畅通,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老百姓“不敢告”、“不会告”和行政机关“不愿被告”的现象得到明显改变。
民告官案近五成涉民生
在2014年受理的一审行政案件中,行政案件受案范围几乎涉及所有行政管理领域,除知识产权行政案件外,有近五成的一审行政案件发生在城建、公安、土地资源、工商、劳动和社会保障、环境保护、交通、民政等与民生相关的行政管理领域。其中,城建、公安、工商和土地资源类案件的收案数位居前四位。此外,去年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类一审案件1032件,同比增长27.6%,政府信息公开案件正成为行政案件的重要增长点。
行政机关败诉率约12.7%
2014年,全市法院对违法行政行为或者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的,依法判决撤销、确认违法、无效、变更以及判决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的案件共计1309件,在审结的一审行政案件中约占12.7%。
其中,败诉率处于前五位的分别为:乡镇政府涉诉案(败诉率为30.4%),工商类案件(败诉率为18.7%),城建类案件(败诉率为14.1%),政府信息公开类案件(败诉率为11.8%),土地类案件(败诉率为11.7%)。
行政执法中存在四大问题
北京高院分析认为,认定事实不清,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违反法定程序;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等四个方面问题,是导致行政机关败诉的主要原因。
如在一起信息公开案件中,申请人申请公开的事项为:他人申请办理相关证件所提交的已填写表格,并明确表示不需要公开表格中当事人姓名等隐私信息。但行政机关未将隐私信息与其他信息加以区分处理,在作出的答复中即以该表格涉及第三方隐私,公开后可能损害第三方合法权益为由不予公开。
在一起抵押登记案件中,申请人提交了关于权利人同意抵押的虚假证明,抵押登记机关在明显可以审查辨别的情况下未尽到合理的审查义务,采信了该虚假证明,作出了违法的抵押登记。
在一起政府信息公开案件中,行政机关以涉案政府信息涉及第三方商业秘密不予公开,但在之前的其他公开的行政执法文书中又公开了同一信息。
在一起药品审批行政许可案件中,扣除法定进行药品技术审评的时间,食药监管部门在收到药品审批申请后,逾越法定行政许可期限未作出是否准予许可的决定,亦未采取措施加快相关审批进度,被确认程序违法。
本报记者 张蕾 J009
制图 王金辉 H120
郑重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本网刊登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