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伐木号子”后他们这样生活

24.04.2015  10:45
  喊了半个世纪的“顺山倒”号子,随着停伐被封存在了白山黑水间,那轰鸣作响的油锯、悠长的伐木工号子、运材路上疾驰的运材车与堆满原木的贮木场也成了历史。停伐一年来,黑龙江省森工各基层林业局开始转型谋发展,林业职工也纷纷放下斧锯,投入转岗的大潮中。
  在柴河林业局卫星林场威虎山雪村滑雪场,有17个滑雪教练,穿上滑雪服、戴上雪镜,远远看去颇具“专业范儿”,可观察他们的双手,黝黑粗糙、满是老茧,这才是他们的“职业印记”,原来17个人都是卫星林场职工,停伐之前在林场从事木材生产工作,45岁的宋晓国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我们卫星林场有着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冬季雪大景美,夏季青山绿水,希望大家都到威虎山雪村来玩。”宋晓国打起“广告”来有模有样。老宋原来是伐木工,在一线从事木材生产工作30多年,停伐后林场转型发展旅游业,他就在雪村滑雪场雪具大厅从事旅游服务了。干什么吆喝什么,走上新的岗位,宋晓国见人就宣传雪村,对待游客笑脸相迎。
  宋晓国告诉记者,停伐后自己曾迷茫过一段时间,心想除了砍树自己啥都不会干,出去打工年龄又大,就这样整天在炕上躺着胡思乱想。有一次卫星林场党支部副书记张玉涛来到宋晓国家中做转岗动员,宋晓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干起了新职业——滑雪教练。
  先去亚布力滑雪场培训,回到自己林场接着练,出师后开始教游客滑雪。宋晓国调侃自己,“四十多岁了去学滑雪去,你说多有意思”,调侃归调侃,每月3000元的收入让他觉得特别踏实。
  说起林场转型,真是“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2014年9月份开工建设,12月卫星林场“雪村”开业接待游客。短短3个多月的时间,“雪村”建成3条雪圈道、一条200米长的U形槽、一条300米的初级雪道和一条500米的中级雪道,以及600平方米的雪具出租大厅、270平方米的综合服务房。就这样,卫星林场原来摆弄大木头的生产一线工人,有的做起了滑雪教练、有的开起了雪地摩托、有的驾上了马拉爬犁,个个有模有样。
  据了解,卫星林场借助柴河林业局打造冰雪旅游的契机,在保留林场原始风貌的同时,修建滑雪场,引进马拉爬犁、滑雪圈、雪地越野、雪雕制作、雪地摩托等娱乐项目,把旅游业做成林场的转型支柱产业。
  在卫星林场腹地,红红的灯笼、金黄的玉米、大大的福字映入眼帘,这里就是卫星林场规模最大的旅馆“大潘家庭旅馆”,作为卫星林场第一批农家乐家庭旅馆的经营者,“大潘”的爱人胡秀英今年又对旅馆进行了装修和扩建,胡大婶最近还开通了微信,时不时把森林美景拍摄下来传到网上,向四面八方的游客发出邀请。“20多位来自浙江金华的客人已经提前预订了2016年农历春节的房间,这几年春节我的旅馆客流没间断过”,提起这事胡大婶喜笑开颜。
  据卫星林场党支部副书记张玉涛介绍,停伐一年以来,林场转型在稳步推进,职工的思想也在不断地转变。“老职工们停伐前从事集材生产,刚刚停伐的时候也有过担心,但是随着林场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他们的思想逐步转变。逐步认识到国家实施停伐政策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大家觉得守着这片大山就是最好的资源,如今林场越来越多的职工群众投身旅游服务业,开旅馆、开饭店、经营雪上项目。”
  采访中卫星林场场长郑吉林告诉记者,林场职工多年从事木材生产,大多不会使用现代交流工具,林场准备对职工特别是年青的职工进行计算机方面的专业培训,方便职工接受新事物、转换新思维、适应旅游发展新形势。
  “待亚布力虎峰至柴河卫星林场的虎卫公路建成后,将大大缩短哈尔滨至威虎山雪村的路程,届时亚布力至威虎山雪村、雪乡至威虎山雪村的旅游热线就会开通,我们雪村一定会成为远近闻名的冰雪旅游胜地”。郑吉林对未来充满信心。(记者  孙英威  王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