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轩:彩色的实践 美丽的梦

03.12.2014  12:30

学生通讯员 邹勤径 朱世奇

正在粉刷墙壁的吴志轩。

    “做了‘粉刷匠’之后,感觉我的幸福点都变低了,生活中特别容易知足,特别容易感到幸福……”谈到做社会实践给自己带来的最大改变,清华优秀公益实践项目“粉刷匠”负责人、2014年暑期社会实践优秀个人吴志轩微笑着说。

  社会实践究竟“改变”了什么?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往往都是提升自己、服务他人、奉献社会。而吴志轩同时感受到的“幸福感”的提高,却让人眼前一亮,好像使社会实践更有了几分人情味儿,更有一些温度。

  回想几年前,吴志轩社会实践的起点,与大多数清华同学都是一样的。

  “大一暑假的时候,我也是抱着走走看看的态度参加暑期实践的。”可是,谁能想到这个平凡的开头却成就了吴志轩一条不平凡的“实践之路”。他在两年时间内,共参与了5次暑期实践、3次寒假实践、7次周末实践,其中3次带领“粉刷匠”们为孩子们带来了彩色的生活环境。吴志轩的足迹,遍布祖国各地。

  可到底是什么转变了他对社会实践的态度,吴志轩笑笑:“又要讲一遍那个故事了……”

  “2013年第一次参加暑期实践,跟随‘粉刷匠’项目来到重庆。活动进行得很顺利,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着,直到最后一天离开的时候。当时早上七点多,天气不好,我的心情也不好,以为就这样结束了,但当我们来到学校门口时,却发现孩子们都早早到了那里送我们。其中有个小女孩跑过来拉着我的手说,哥哥,你们以后还会再来吗?”

  看到这个女孩子从他们刚刚来时那种阴郁、封闭的样子,变得更加开朗、阳光。吴志轩顿时就感觉到了自己的力量,实践的意义所在——原来他们还可以给全国许许多多孩子带来心灵的成长。而这也正是“粉刷匠”项目的魅力所在:他们也许拿不出精美的视频、沉甸甸的调研报告,但他们为孩子们画的画、粉刷的漂亮的墙壁却会一直留在那里,他们为孩子们营造的彩色的生活空间也一直会伴随着孩子的成长。

  “新同学入学了,看到墙上的画,就会问他们的哥哥姐姐,这是谁画的?哥哥姐姐们就会告诉他,这是两年前清华大学的大哥哥大姐姐们来画的。这样,孩子们幼小的心中就会想,原来在我们大山之外还有个‘清华大学’,他们会来给我们画画。”

  这种给孩子们心灵带来的正面的、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可以传承的影响,就是“粉刷匠”最大的成果与意义,也是最初他们从“社区营造”模式中引进这个做法的初衷所在。

吴志轩与孩子们一起作画。

  但也正如多数实践项目,吴志轩这两年的实践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

  有一次在实践之前与学校的联系阶段,对方的校长最初并不十分配合。但是,吴志轩和他的队员们并不放弃,仔仔细细地向校长一遍一遍地解释他们活动的内容与目的。经过两周的“拉锯战”,渐渐地,校长似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学生们确实存在这些大学生所说的问题,当最后完全了解了他们的一片诚心时,校长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变,无比热情地接待了他们。

  “队伍中有个队员有点恐高症,上到两米高左右就会发晕。那次我们要粉刷一个四米多高的墙壁,我问他,你能行吗。他一句话都没说,直接就爬上了梯子……”就是队员们这样点点滴滴地付出,让吴志轩感到了莫大的欣慰,他感到自己并不是孤军奋战,虽然有时小有争执,但大家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在努力,这就是团队的力量、这就是“粉刷匠”的凝聚力。

  最后,吴志轩分享了他对“行动,让改变发生”独到的见解——“改变”的宾语可以是他人、是社会,在于我们的“行动”为他人提供了多少服务,为社会做出了多少贡献。当然,“改变”的也可以是我们自身,通过实践,我们获得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塑造了正确的价值观。这不就是“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这“九字真言”的内涵所在吗?

  在强调发生“改变”的同时,他还不止一次地提到“责任”。然而更重要的是,他在社会实践中也一直在用自己那并不宽阔的肩膀,勇敢地承担着作为一个清华人所应有的责任。他希望将自己的这份责任感传递下去:“四字班的学弟学妹,在清华做实践,一定要以一种认真的态度去对待,不要‘水’;并且,一定要当一次支队长,体会一下承担责任的感觉,很美好。”

  吴志轩的大学生涯注定染上了“粉刷匠”的色彩,在为孩子们带来彩色的成长空间、带来阳光的同时,他也在实现着属于自己的那个“彩色的梦”。

  “希望将来我工作之后,能够获取更多的资源,进一步推进‘粉刷匠’项目的进行,扩大它的规模与成果。”

  吴志轩的实践,永不停止,他一直在路上……

(清华新闻网12月3日电)

供稿:校团委  学生编辑:长松

 

(http://new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