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吴付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吴付来
日前,新华教育就中国人民大学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探索对该校党委副书记吴付来进行了专访。吴付来副书记从发挥学科优势、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等五方面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探索成果。
发挥学科优势,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支撑
吴付来副书记在谈及学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做法时指出:“学校组织了一批非常知名的专家学者在主流媒体上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理论文章,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重大意义、基本要素和实践途径进行了深刻的阐述,这在高教领域实际上发挥了理论导引的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决策实验室和大数据中心根据中央有关部门的安排,正在策划开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测评系统”,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正在开展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项具体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
坚持办学理念,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谈到学校办学理念时,吴付来副书记表示,中国人民大学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学校把‘立学为民、治学报国’作为办学理念,从课程设置到人才培养目标都是围绕这个办学理念展开的”。2013年学校根据办学理念开始制定人才培养路线图,目前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已经推出,研究生培养路线图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新的培养路线图从兴趣培育、目标管理、主要路径、条件支持、价值引导等五大方面,系统设计了精实课程、国际研学、名师沙龙、拓展支持、全员导师、研究实践、双选认证、公益服务等八项制度,并通过十六项具体举措,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铭记崇高使命,做学生健康成长引路人
吴付来副书记表示,为了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学校加强了思想品德课和哲学社会科学学科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探索开展了“本科生导师制”、“学生党建导师制”等德育创新工作,引导教师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在谈到师德建设时,吴付来副书记表示,学校出台了一些规章制度,对教师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如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强价值观的引导和传递,并为此制定了考核指标。
据了解,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队伍建设体系,融入教师职前培养与准入、职后培训与管理的全过程。
学校利用入职教育、定期党课、基层党支部活动等平台引导和帮助广大教师党员不断加强自身理想信念教育,不断提升党性修养,严格要求,自觉践行,努力当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
强化理想信念,引导学生勇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吴付来副书记强调,学校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参加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自2012年起连续三年开展“千人百村”社会调研活动,每年利用暑假派出千余名同学,分别组成一百多支队伍赴各地农村,如2014年1600多名同学分成166个小组,分赴全国29个省区市(北京和上海除外)农村去做挨家挨户的抽样调查。同学们怀揣着对中国乡村和农民的满腔热情,深入田间地头、了解乡村风貌、调研基层民生、体悟农民生活,展开了一场与中国农村和农民零距离接触的大型社会实践活动。
重视校训传播,让“实事求是”与核心价值观同频共振
在访谈中,吴付来副书记特别强调,校训是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的直观表现,是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的重要载体。中国人民大学高度重视校训对学生弘扬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潜移默化作用,不仅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校训,而且在校园文化中凸显校训,如将篆刻着“实事求是”四个大字的汉白玉巨石矗立在学校东门正中央的显著位置,让每个学生进入人大第一眼就看到校训。学校还注重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践行校训,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养成实事求是的良好学风。
原文链接:
[新华网]吴付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