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审的艺术

03.02.2017  12:33
  对于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法官助理而言,进入法院之后参与的最严格、最正式的诉讼活动,应该就是开庭了。曾经多少次在课堂和影视剧里想象的场景,如今却要置身其中,刚开始恐怕多少还会有些紧张、有些兴奋。然而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有些法官助理可能会产生一个疑问:开庭的时候,我该干什么?这也许不是一个特别重大的课题,但却是现实当中必须要直面的一个问题。

  一年多来我们看到的新闻宣传中,改革后的庭审场景里,法官助理似乎都是一副正襟危坐的架势;我们在日常工作交流中,也有助理流露出类似的困惑甚至表达出不参加庭审也无甚影响的观点。相对于之前法官主持庭审、书记员埋头记录的模式,如今在书记员的身边多摆放了一把椅子,这个角色在开庭过程中需要发挥什么作用呢?

  如果说整个案件的审理是一桌丰盛的宴席,证据的交锋可视为席中美酒,无此不足以尽兴;最后的判决就相当于餐后的主食,酒足饭饱方得心满意足;那么开庭就是这席珍馐中的压轴大菜。没有证据抗辩,这“”可能不香;没有裁判结论,这“”可能不饱;但是,若没有开庭,这桌“大餐”则无以成席。上比之言语难免有失优雅,但其中道理确是句句实在。法院的审判工作不只是走程序或办手续,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审判案件以庭审为中心,事实证据调查在法庭,诉辩双方争议在法庭,判决结果形成于法庭,只有通过法庭审判的程序公正才能实现案件处理的实体公正。

  庭审之于诉讼既是点睛之笔、重中之重,又是精华所在、不能或缺。若是摸不透其中“门道”,说明法官助理的工作尚未进入“状态”。在整个庭审进行的全部阶段,法官助理其实是大有可为的,相关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庭前准备,从案件立案到双方当事人手续齐备可以开庭之前,法官助理应该时刻做好案子开庭的准备,这种准备更多的是基于梳理卷宗和分析思考之后对案件的审理做好的实质准备,包括草拟审理提纲、总结争议焦点、组织庭前的证据交换等等。这些工作是开庭之前最重要的准备活动,唯此庭上才能跟上法官的审理节奏,听懂其中的利害关系,否则只能徒留形式,事倍功半。其次是在正式开庭审理的阶段,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听,不仅要听,而且要耐心听、用心听。你准备的提纲法官庭审时进行了哪些调整;你整理的争议焦点,哪些法官没有问,哪些重点问。听的是门道,学的是本领,如同听讲之于学生,欣赏之于听众。从起初的跟不上到慢慢的听得懂,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后是休庭以后到当事人离开法庭,很多有经验的法官往往会利用这一时机对当事人进行一些释明说理,解答他们的困惑,并就一些相关的案外情况进行了解。这些“额外”之工,一般不会体现在正式的卷宗里,但对帮助助理理解案情、整理思路却有很大帮助。有时遇到当事人聚众哄闹、拒绝退庭,法官如何有理有节妥善应对,也值得助理用心学习。

  开庭是一个案件审理过程的最高潮,也是诉辩双方冲突博弈的总爆发,如何沉着有效的驾驭庭审,并通过庭审致达最终裁判的公正,需要法官深厚专业的学养和经年累月的积淀,而这恰恰也是助理成长为职业法官的关键环节和必由之路。 责任编辑:赵思源
习近平致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的贺信
值此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举办之际,法院网
习近平会见李家超
国家主席习近平30日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新当选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