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毒品说不——做值得自己尊重的人

21.06.2016  04:44
  作为一个普通刑事法官,我通过一个个毒品犯罪案件了解到许多涉毒被告人背后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辛酸、有的无奈,更多地是让人扼腕叹息……

  去年下半年,我审理过一起姓杨的女性被告人运输毒品案。案发时被告人正值花样年华,刚满21岁,因为涉世未深,交友不慎,为了仅仅2000元钱的报酬答应网友将在夹层中藏匿300余克海洛因的纸箱子乘机运抵北京,在T3航站楼即被查获。在抓捕录像中,她衣着整洁,侃侃而谈,承认明知箱子中藏匿的是毒品,并没有真正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她以运输毒品罪被诉至我院,将面临法定刑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时,她彻底变了一个人,在庭审过程中对其是否明知箱子中藏匿毒品的供述不停反复,最终选择不认罪的态度。

  从被告人飘忽不定的眼神中和憔悴的脸庞上,我能够看得出她的纠结和痛苦。宣判当天,她的爷爷和父母都来了,全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在大量事实和证据的基础上,她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宣判后,被带离法庭时,她坚称会上诉。她已经72岁高龄的爷爷,用颤颤巍巍的声音请求我安排一次与孙女的会见,称自己身体不好,很久没有见过孙女了,也不知道在有生之年还能不能再见,还能见几次。我心里酸酸的……

  当双方见面时,整个会见室陷入了长久的啜泣,半天没有说一句话。最后爷爷跟她说:“你从小就很乖,一时忽视,你就犯了这么大的错。错了就是错了,做错了就要勇于承担,我和你的爸妈在家等着你,好好改造。”被告人也彻底卸下了心理防线,跪在爷爷面前,承认运输了毒品,并称不会上诉,希望自己尽快回原籍服刑。

  本是刚刚开始绽放的年纪却要承受牢狱之灾,本应该共享天伦的一家人却要面临生离。这样的案子每天都在上演,像杨某一样的被告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因为涉世未深、收入不高,自制力差,却都想不劳而获,事半功倍,殊不知,天上不会掉馅饼,一失足成千古恨。每当看到坐在囚椅上的稚嫩的脸庞,渴望的眼睛,我的心中不免五味杂陈。毋庸置疑,这些被告人并不穷凶极恶,都还是些孩子,却偏偏毁在了毒品上。

  如果说贩卖、运输毒品是在挑战法律的底线,那么,吸食毒品则会将本人做人的底线彻底摧毁并将自己连同自己的亲情、友情、感情、最起码的人情统统推向无底的深渊……

  在办理毒品案件过程中,我们还不时接触到各式各样的吸毒者。吸食毒品中有一个特殊的种群,他们有钱有地位,可能生活对于他们太优厚了,抗压能力也随之变差。总是善于为自己找各种借口去吸毒,演艺圈是重灾区。说到底是人格缺陷。这些人有既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交往的圈子,即使成为被告人,往往在口头上认罪,在心里却很难真正悔罪,复吸率很高。

  禁毒宣传虽然天天讲、月月讲,但并没有引起大多数人足够的重视,在这些人的潜意识里,总认为毒品离自己很遥远。其实,毒品就在我们身边。

  如前所述,吸毒后会导致行为失控,毒驾及很多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均与吸毒有关。在这里再分享一个令人痛心的小案例:28岁的被告人李某长期吸食冰毒,后为人父,案发时有一个仅两个月大的儿子。长期吸食毒品让他丧失了对家庭的责任感,对这个小生命的诞生也没有丝毫初为人父的喜悦,反而认为是拖累。终于有一天,他在吸食冰毒后,因孩子吃奶哭闹,就掌掴孩子的头面部,致孩子重度脑挫伤,经一年的治疗后仍然不能说话、眼睛不能动、脖子不能直立,哭不会流泪。对于这种无法弥补的创伤,已经不是李某站在被告席上的一句后悔就能轻描淡写地带过的,当一切都无法挽回的时候,我们只能感叹孩子命途多舛,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有这么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

  此外,毒品还以各种充满迷惑性的包装和形式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比如名为浴盐、光环、香草的天空的甲卡西酮(丧尸药)、为减少吸食者反感包装成貌似奶茶、咖啡等饮料的“神仙水”、“止咳水”。吸毒者往往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刚开始涉毒选择毒性小一些的,当这些毒品无法再满足其需求时,就会增加次数、变换种类。所以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意志坚定或者心存侥幸就轻易尝试,无人能够幸免。

  我想对广大的青少年朋友说,“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无毒青春、健康生活”听上去是一句口号,实则包含了丰富的内涵:

  如果你正值花样年华,请你谨记:生活不会一蹴而就,积累需要过程,高回报意味着高风险,涉毒的代价是你不能承受之重。

  如果你身边有吸毒的朋友,请你谨记:尽朋友本分去劝诫,劝诫不成,请你与他保持距离,并非你不讲情义,只是选择了什么样的朋友,你就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

  如果你经常出入酒吧、夜店,请你谨记:对入口的一切提高警惕,如果可能,改变一下你的生活方式,世界有另一种美好,并非只有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将大好的时光赋予觥筹交错,岂不可惜。

  如果毒品已经摆在你的面前,请你谨记:不管它有多么漂亮的外表,都无法脱离其丑陋的本质,永远不要尝试,因为一旦迈出这一步,你只会在偏离的轨道上越走越远,终有一天你会面临生离死别、家破人亡的悲剧。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最后借用北大学者饶毅送给毕业生的话:

  “在你们加入社会后会看到各种离奇现象,知道自己更多弱点和缺陷,可能在遇到小难大灾后,如何在诱惑和艰难中保持人性的尊严、赢得自己的尊重并非易事,却很值得。

  这不是:自恋、自大、自负、自夸、自欺、自闭、自怜,而是:自信、自豪、自量、自知、自省、自赎、自勉、自强。”

  愿我们都能做自己尊重的人。 责任编辑:梅玉兰
习近平致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的贺信
值此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举办之际,法院网
习近平会见李家超
国家主席习近平30日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新当选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