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论坛]郎永淳:品读经典 感悟人生(图文)
学生记者 李昊泽 程楠 摄影
本网讯 6月22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播郎永淳做客名家论坛,作为北京大学生阅读联盟的导师,与学子们共同“品读经典,感悟人生”。
时近六月底,校园里弥漫着毕业的气氛,郎永淳也分享了他曾经的毕业经历。21年前,本科是针灸专业毕业的郎永淳面临着人生的抉择:在市场经济时代,针灸行业创收低,他找不到未来。好在郎永淳收到了北京广播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走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人生之路。他引用邓小平对《将进酒》诗句的评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这代表一种‘势’,但有的人仍然看不见世界的大势。”他表示面对大势不仅要“看见”,更要有机缘去遇到。作为针灸专业毕业生,郎永淳没有遇到有利于他的年代,但今天互联网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无尽的机会,你们遇见了这样一个有利于你们的时代”,郎永淳对于今天的毕业生有更多在专业领域施展才华的机会羡慕不已。
郎永淳提到了他曾经在商学院做过的一个游戏:让拥有手电筒的队长和副队长带领四个戴着眼罩的队员在半夜里走过一座弯曲的桥,而手电筒的光就是指引队员们走过黑暗的光。 “怎么样去看见,怎么样去找到你生命中的那束光亮?可能周围的人可以给我们那束光亮,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用自己的力量在书海中找到那束光亮。”
当今社会,每天都有新闻事件和碎片化的信息,我们在“看见”信息之后要学会怎么“判断”?郎永淳在现场做了一个实验:他首先问现场观众前几天北京的蓝天与6月1日开始实施的禁烟条例是否有关。在观众们大多表示没有关系后,他继续提问让北京蓝天每天出现至少需要几年。观众们有回答十年、十五年、二十年的。郎永淳则表示,因为他学了医学和新闻,所以思维文理结合,在做出判断时既有理性又有感性,他分析了诸多方面的因素,认为达到这个目标至少要十五年。通过这个案例的解读,郎永淳希望大家在阅读新闻和书籍的同时形成自己的科学判断。
看见和判断之后,我们将面临“选择”。郎永淳在走上新闻联播播音员这个神圣岗位之前,在《新闻30分》栏目历经了16年的历练。在他获得中央电视台录取之时,他并不知道人生会有这样的路径。他在医院实习时坚持去图书馆阅读,忽然有一天在报纸上看到了北京广播学院招收节目主持方向第二学位的学生,家人态度不一,但他还是懵懂地走进了世界为他打开的新大门。结合自己的经历,他希望同学们有能力掌握做出自己的选择的主动权。郎永淳认为,价值观的选择也十分重要,当今社会成功学书籍大行其道,但超越同龄人的自控力才是成功者的共同特质。他又提及他曾复读过一年初三,在那个年代他有幸读到了《麦田里的守望者》,正是这本书挽回了他被击垮的自信心。
最后一步是“行动”,人要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坐标点在哪里,并达到认识自己、挑战自己、战胜自己、成就自己的目标。郎永淳的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本科毕业找不到工作,妻子在事业上升期却得了癌症,儿子不得不放弃在人大附中实验班学习陪着妈妈去美国治病。在他苦闷的时候,是《平凡的世界》让他明白想获取成功必须百折不挠。他也曾在一次活动中说:“阅读可以让我内心强大,面对所有的抉择和挑战。”他认为人虽然只有一生但要努力活出两辈子的精彩:“世界以痛吻我,我仍报以欢歌。”
最后,他鼓励同学们:“希望我们在阅读当中能够寻找到支撑我们的强大精神动力,同时在每一次阅读当中寻找到摘掉眼罩的那束光亮,也让我们在阅读中做出判断,作为行动的指引。虽然在挫败中我们会被击落到马里亚纳海沟那么深,但有了强大的内心动力,我们就能重新弹回海平面,朝着心中的珠穆朗玛峰迈进。”
作为联盟的导师,郎永淳向阅读联盟和我校同学推荐了徐贲的《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与万维钢的《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希望同学们在面对事实时避免逻辑错误,能形成自己的判断。论坛结束后现场进行了郎永淳与妻子吴萍合著的随笔集《爱,永纯》的签售仪式。
党委宣传部部长陈明海,校团委书记张银,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江丽和同学们一同聆听了报告。
责任编辑:刘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