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生态建设与保护综述

07.12.2015  13:23
稳步推进 恢复增长 ——吉林省生态建设与保护综述   西有白鹤翩然起舞,东有虎豹长啸山林,中有梅花鹿奔腾原野。近年来,吉林省日益向好的生态环境引来野生虎、豹频繁到吉林“做客”,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得到恢复和增长。
   生态修复:东中西部齐头并进
  吉林将生态建设重点放在东部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修复、中部农防林建设、西部生态屏障建设上。目前,三大主体功能区系统性生态修复总体布局已经完成,正在稳步推进。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启动实施了生态景观美化、森林小镇创建、裸露山体修复等工程。目前,完成修复长白山环区路110公里,创建森林小镇54个,绿美村屯400个,修复裸露山体11.4万平方米。
  吉林中部是全国重要粮食产区,经过多年建设,已基本形成带、片、网相结合的区域性农田防护林体系,保证了粮食稳产高产。
  针对西部常年干旱、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从2012年起吉林在白城、松原启动河湖连通工程,科学引蓄雨洪资源,恢复湿地,补充地下水。目前已引蓄洪水近10亿立方米,改善恢复湖泡湿地700多平方公里,原本贫瘠的土地成为吉林粮食产量增长最快的地区。
   全面停伐:从“砍树”到“看树”
  今年4月1日,吉林省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的号声吹响。“人往何处去,钱从哪里来?”成为关乎林业企业和职工生存发展的一道考题。
  “早些年林子密不透光,现在可采伐的大树逐年减少。”长白山森工集团白河林业局党委书记荆彦林说。停伐后,当地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和森林生态旅游。
  在白河林业局光明林场食用菌培育基地,工人正在将一袋袋锯末用机器压缩成段。这是白河林业局安置富余职工就业的一个项目,年产100多万段木耳,纯收入五六十万元。
  白河林业局职工还以股份制集资的形式创立了“延边大戏台河生态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每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年产值达1000多万。
  黄松蒲林场工会主席戴伟表示,林区职工原来上山伐木,一年工资也就一两万,现在搞森林旅游,发展家庭旅馆,收入能达到三四万元。从“砍树”到“看树”,职工尝到了“绿色”创业的甜头。
   野生动物保护:从禁猎到“生态移民”
  在长白山区生活了大半辈子的穆彦军,过去以打猎为生。他回忆说,小时候和父亲进山打猎从不空手而归。然而,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进山就很少看到野生动物,“林子静得让人心寒”。如今,穆彦军放下猎枪,成为汪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名巡护员。
  近两年来,结合棚户区改造等工程,汪清保护区已陆续迁出2000多户人家。在汪清兰家林场,除场部职工外,已经没有住户。场长李健民告诉记者,以兰家为中心,方圆近30公里“无人区”,最大限度减少了人为活动干扰,成了真正的“虎豹之乡”。
  禁猎、保护天然林、恢复植被、生态移民……十几年来,从吉林省政府、延边州政府到长白山森工集团,都积极为虎豹营造生态家园。
  随着长白山林区野生东北虎、豹保护工作的逐步加强,区域生态环境逐年恢复。虎、豹正在长白山林区繁衍生息,种群不断扩大,珲春、汪清地区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东北虎繁殖地。
  截至2014年底,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团队在长白山区共监测到野生东北虎27至28只,东北豹42只。与1998年调查发现的东北虎6至9只、东北豹3至7只相比,有了明显的增长。
  “大家慢慢明白了,保护动物、自然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穆彦军说。(记者  高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