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机成为黑土地增收“利器”
在吉林省榆树市刘家镇刘家村,一排排大中型农机具整齐地排列在车库内。村支部书记李铁汉告诉记者,村里成立了禹舜农机专业合作社,连片耕种的300公顷土地,现在只用原来劳动力的20%就可以搞定,剩余的劳动力另走生财之路。
相邻乡镇的田丰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托管的土地达到600多公顷。合作社理事长陈卓说,农民把土地托管给合作社,一般也就是三至五年的时间,此期间合作社负责整地、播种、管理、收获、销售全过程,整个生产过程全部是机械化作业。
吉林省很多乡村成立了专业的农机合作社,并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把一家一户的分散土地整合起来,充分使用大型农机具,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增产增收的目的。“大农机可以连续作业,减少掉头、倒块等作业时间。”吉林省大安市大赉乡兴华村农机大户宋世林说。
“吉林省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武装农机大户,促进农业机械化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倒逼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吉林省农委主任李国强说。针对省内55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吉林省的购置农机补贴幅度达60%以上,推动农业机械化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
相关专家认为,农业机械化新型经营主体为破解“谁来种地、怎样种地、怎么增收”提供可能,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在破解“谁来种地”的基础上,通过土地入股、土地托管、承包经营等方式,推动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同时通过整合土地、劳动力、资金、装备、技术、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提高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让农民得以分享全产业链的增值收益。
据统计,吉林省2000年农业机械总动力1015.4万千瓦,到2014年末则达到2919.05万千瓦,农业综合机械化装备水平大幅提高,机械化综合作业率达到77.9%,比全国平均高17个百分点。
农机装备水平的提高,不断推动吉林省粮食产量攀新高。据相关数据统计,2002-2014年,吉林省粮食总产由442.96亿斤提高到706.56亿斤,提高了63%。
吉林省的一项规划表明,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民家庭粮食生产机械化,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2025年全省主要粮食生产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