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助燃中非美好未来——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气象服务有保障

07.09.2018  03:23

9月3日,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正式开启。时隔12年,中非国家领导人再度聚首北京,共商合作发展大计,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当日,拂面清风、蓝天白云是北京迎接远方客人的第一份礼物。市气象局与全市各保障单位紧密对接,以优质气象服务为峰会顺利举办增光添彩,倾力助燃中非团结合作、携手发展的美好未来。

以责任为动力抓任务落实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服务保障,是气象部门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之一。早在今年4月,北京市气象局已加入峰会北京市服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中短期天气预报、短时临近预报预警、生活气象指数预报……气象部门逐一梳理需求,明确着力点。

8月16日,峰会服务保障工作誓师动员大会召开,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动员全市保障单位,时刻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奋发有为地投入到会议筹备工作中。此后,蔡奇多次与保障单位进行视频连线,并针对峰会期间的大风天气,指挥调度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市长陈吉宁,副市长隋振江、卢彦、杨斌也通过视频连线、电话指导服务保障工作。

中国气象局局长刘雅鸣打电话给市气象局局长姚学祥,要求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分析天气形势,加密会商,为峰会提供优质气象服务。副局长于新文、余勇也分别对峰会气象服务保障进行指导。期间,余勇到市气象局了解服务保障情况时,要求加强研判,充分考虑风、温度、空气质量等关键气象要素。

一句句嘱托,为气象服务指明方向。8月23日动员峰会气象服务保障,31日17时进入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保障特别工作状态,9月1日进行再部署……随着峰会日期的临近,市气象局拉紧了服务保障的发条。

下好服务保障“一盘棋

中非国家间在患难中并肩战斗,困难前携手前行,发展中义利相济,气象部门也与全市各保障单位始终风雨同舟保城市平安,下好服务保障“一盘棋”。

北京主汛期已过,天气相对稳定,但因同样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采取“六不”措施,气象部门不敢掉以轻心。

峰会期间的大风、能见度等天气因素,是气象服务保障的重要关注点。8月29日,京津冀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与市环境监测中心开展加密会商,分析研判北京雾和霾、空气污染气象条件趋势预报;31日,市气象台与在京军地气象部门联合会商,分析研判峰会期间北京及周边地区降水、大风、气温、能见度等天气及其影响。

事实上,自26日以来,市气象台与中央气象台、河北省气象台、天津市气象台开展的大大小小会商每天都在进行,并从8日起滚动提供气象服务专报,包括24小时内逐3小时,24-48小时分上、下午、夜间,48小时以上逐日的精细化预报。而早在7月,市气象局就对峰会期间的气象条件进行风险评估分析。8月中旬,预测中非合作论坛期间晴好天气,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前采取节约办会、不扰民、少扰民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架设于会场附近的气象探测车,为精细预报提供了更详实数据。自9月1日起,气象部门开展24小时现场气象服务,随时汇报重点地区天气实况和未来趋势。

作为中非合作论坛所在区域的朝阳区气象局,也通过传真、电话等方式,及时为区里提供天气情况。

用科研硕果保峰会顺利举办

9月1日夜间至2日上午,北京市出现小到中雨天气。峰会开启在即,气象部门准确捕捉到了这次降雨过程,为会议组织方提前掌握天气状况、有序安排调度提供了依据。

在精准预报的背后,是先进的气象现代化手段作支撑。近年来,市气象局聚焦城市精细化预报核心问题,发展了快速更新多尺度分析和预报系统——睿图。此次降水过程中,针对降水预报的临近数值预报集成子系统和短期预报子系统,精准刻画出降雨开始时间、量级、影响时段等要素。

不仅如此,通过睿图的子系统——环境气象数值预报系统,气象部门得以摸清峰会期间北京的环境气象条件,提前十余天做出了相关预报。

夏末初秋的北京街头,鲜花绚烂开放,峰会标语迎风飘扬。澄澈晴空之下,新时代中非合作之手拉得更紧。(叶芳璐 冯子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