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13号线司机刷新世界纪录

18.03.2016  12:26

  天灰蒙蒙的,地铁13号线司机廖明站在H434号列车驾驶室里,手压着操作手柄慢慢后拉。车速随之放缓。

  前方,地铁西直门站台一端,一张巨大的蓝底海报上印着:金牌司机破百万,世界第一新纪录。廖明的十多位同事捧着鲜花和5000元奖金,等着迎接这位新纪录创造者。

  车停稳了,11时01分,跟计划表排定的时间一分钟不差。

  算上这一趟车,这位拥有31年驾龄的地铁司机,安全驾驶里程达到1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25圈。

  廖明下车后特意整理了一下别在胸前的三枚奖章——全国劳模奖章、五一劳动奖章和首都劳动奖章,走向十来步外的简易颁奖区。

  他的徒弟郭瑞凑在人群里,举着手机边给师父拍照,边向周边围观的乘客普及知识:“100万公里,可不是司机开车行驶的里程数,而是安全行车的总长度。一旦出现事故,安全行驶里程就会被清零。

  31年来,廖明算是罕见的“三无”司机,无运营安全事故、无服务纠纷、无责任投诉。

 靠听就能判断车厢满载程度

  13号线是目前本市惟一人工驾驶模式的地铁地面线路,每趟车双司机,一主一副。“我师父可以人车合一,靠耳朵听懂车语。”郭瑞说。

  列车停靠在知春路站。这里是13号线与10号线的换乘站,客流量大。廖明不用回头,靠听就能判断车厢的满载程度。郭瑞说:“列车跟轨道之间有缝隙,乘客上下车的时候,车辆会有轻微摇摆的声响。师父能敏感地捕捉到这个声音,从而判断人流量。他形容说,下车的人多,车就会松一口气。

  据统计,司机驾驶列车在13号线往返行驶一圈,需要进行64次开关门作业、近100次的主手柄操纵,还要时刻关注行驶线路情况,并盯紧网压表、风压表、综合数据显示屏以及车内各种车辆状态显示灯等十余种行车设备,随时处理运营过程中的车辆故障和突发事件。

  在廖明眼里,每一次操作都是一次与车对话的过程,听懂车语非常重要。

拦住10余次安全事故

  廖明总是挂在嘴边儿一句话,“任何安全事故的发生都与人的责任感不强有关系。

  这种意识,他从上班第7天开始就深深地扎根在心里了。当时,刚从北京地铁技校毕业的廖明,被分配到地铁2号线当实习司机。像很多年轻人一样,他对地铁司机这个职业的看法,停留在“操纵几个按钮”这么简单。

  当天,他跟着老师傅驾驶列车驶向积水潭站。车正要拐弯时,老师傅突然一声惊呼,随即做出了一系列操纵动作。车轮与轨道发出刺耳的摩擦声,前方列车在廖明眼前不断放大,起初像是一个小点,最后变成一堵墙。廖明紧绷着身体,撑着驾驶台,后背死死地贴着椅背。

  终于,列车在距前方车辆不到二十米的位置停了下来。他亲眼目睹老师傅防止了一起追尾事故的发生。

  如今,廖明已然成了老师傅。他的徒弟们开始讲述关于他的“传奇”。

  郭瑞印象最深的是一个雨夜,倾盆大雨不停歇地泼在车窗上。行驶到西二旗附近时,廖明突然紧急刹车。“我探着身子扒着车窗看了半天,也没发现什么。直到停了车,师父带着我冒雨跳下去检查时,我才吓出一身汗。”郭瑞说,“一块不知道从哪儿刮来的编织物正搭在轨道上,如果不停车清除,没准就会酿成列车脱轨的大事故。

  后来,廖明传授了经验,夜间行车,轨道反光,就像是两道白线。一旦有异物侵袭,就会出现断点。

  至今,廖明凭借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过硬的技术水平,累计防止了10余起安全事故。他用最平凡的坚守,书写着一名地铁司机的骄傲。

关门时尽量不拆散出行家庭

  算上郭瑞,廖明培养出了30多名徒弟。

  他带徒弟,出了名的严苛。不过,铁汉却定了一条“柔情”门规:在关门的时候尽量不要拆散情侣、家庭等一起出行的人。“万一遇到有一个人上去了,一个人没上去,师父一般都会再开一次车门。”郭瑞告诉记者:“师傅说,这是举手之劳,别让人家老人孩子走散了。

  廖明上岗的时候,兜里总是揣着一盒擦手油。原来,驾驶室的车门开关次数太多,有时需要用力撞门才能关上。廖明一旦发现车门不好关时,就在锁舌上抹一点儿擦手油,润滑锁舌。

  北京地铁算了笔账:廖明1985年当上地铁司机,从1988年5月24日他第一次开始独立驾驶列车以来,已经安全行车超过25000小时,创下了手动驾驶安全行车100万公里无事故的世界纪录。

延伸阅读

  地铁列车晚点5分钟以上算事故

  关于安全里程,北京地铁有苛刻标准,列车晚点5分钟以上算事故;车门未关严列车启动,算事故;红灯时动车,算事故……一旦出现事故,安全里程清零。

  北京地铁介绍,公司有3350多名司机,累计安全行车达到70万、60万和50万公里的列车司机,会分别被授予金、银、铜手柄奖荣誉称号。自2006年以来,已经有200余名司机获封。由于13号线线路长,预计下一位安全里程达100万公里的司机也将于三四个月后在13号线产生。(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刘冕)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