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号线中段和昌平线二期12月26日开通试运营

28.12.2015  17:08

  14号线中段和昌平线二期等2条轨道新线将于12月26日投入试运营,届时,北京轨道运营总里程将达到554公里。另外,8号线安德里北街站、15号线大屯路东站也将同步开通。

  14号线中段开通长度16.6公里,自北京南站至金台路站共设车站11座,开通拟投入车站9座,分别为:大望路站、九龙山、北工大西门站、十里河站、方庄站、蒲黄榆、景泰站、永定门外站、北京南站。其中换乘站投入5座,分别为:大望路站(与1号线换乘)、九龙山站(与7号线换乘)、十里河站(与10号线换乘)、蒲黄榆站(与5号线换乘)、北京南站(与4号线),实现与东段贯通运营。平乐园站和陶然桥站开通时甩站通过。14号线中段的开通,将直接连接大望路商业圈、方庄、蒲黄榆周边的成熟大型居住区以及北京南站这一重要交通枢纽,将进一步提升大望路商圈的交通便利度、为周边居民提供更多的出行方式选择、也很大程度缓解北京南站的交通压力。

  昌平线二期全长10.6公里,全部为地下线,共设站5座,分别为北邵洼站、昌平东关站、昌平站、十三陵景区站、昌平西山口站。与一期的南邵站贯通,届时昌平新城居民进入市中心区只需40分钟。

  为缓解交通拥堵,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近年来,北京市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尤其是加密中心城区轨道交通路网密度,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轨道交通线路采取成熟一段开通一段的方式,尽最大努力方便市民出行。由于工程推进紧张,新开通地铁线路部分站点个别出入口暂缓开通,比如方庄站的A2、C和D口,给市民带来了不便,敬请理解。市民可通过地铁站内外提示获知具体信息,轨道建设单位将加快推尽缓建工程尽快完工投入使用。

  14号线中段:进一步提升大望路商圈的交通便利度、提供更多的出行方式选择、很大程度缓解北京南站的交通压力 昌平线二期,昌平新城居民进入市中心区只需40分钟,市民也可乘坐地铁前往十三陵景区。

   最小行车间隔5分钟

  贯通试运营初期日均客运量预计53.4万人次

  据京港地铁介绍,贯通试运营初期日均客运量预计53.4万人次。对于14号线中段部分换乘车站来说,由于已有线路高峰时间列车满载率已较大,因此针对这一情况,京港地铁已重点部署换乘工作,拟定客运组织方案,并制定相关应急预案,同时加强与换乘线路及相临车站的联动工作。

  以大望路站为例,该站位于长安街沿线北侧,与地铁1号线换乘。14号线中段与东段贯通试运营后,14号线大望路站日均客流约为17万人次,其中换乘客流约为13万人次,是14号线中、东段贯通后客流最大的车站。为保障运营秩序和乘客安全,14号线大望路站在非高峰时段,将在换乘通道中的楼梯处安排工作人员值守、引导客流;高峰时段,除楼梯除外,还将在换乘通道的拐角处增派工作人员,加强对乘客的疏导。

   9座车站中5座为换乘站

  蒲黄榆站换乘通道长度仅20米

  据轨道建设公司介绍,14号线中段在总结东、西段经验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线网的优势、换乘的便利及技术的创新,换乘站导向标识中出入口地徽全部采用新型标识,更加人性化及便利。蒲黄榆站为国内首次采用洞柱法暗挖三层结构型式的车站,设计充分利用既有线出入口,最大程度的做到了资源共享,同时在既有5号线车站内增设楼梯,并采用行人仿真模拟分析方法对换乘方案进行分析验证,更好的解决了与既有线的换乘问题,并创造了换乘通道长度仅20m的新纪录,无论从结构工法、内部设计、换乘型式和规划控制等多方面都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4号线采用PPP模式投资、建设和运营

  整体为连接东北、西南方向的轨道交通 “L”型骨干线

  地铁14号线采用PPP模式,全部建设内容划分为A、B两部分。A部分主要包括洞体和车站结构等土建工程,由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下属的全资子公司北京地铁十四号线投资有限公司作为业主单位委托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建管公司)负责建设管理。京港地铁公司负责B部分,主要包括车辆、信号及机电设备等,投资约为150亿元人民币。

  北京地铁14号线是北京市轨道交通网中一条连接东北、西南方向的轨道交通 “L”型骨干线,西起丰台永定河西的张郭庄站,东北至朝阳区善各庄,沿线经过丰台、东城及朝阳三个区。

  正线长47.3km,其中地下线42.3km,地面及高架5km,共设车站37座,其中新建车站32座,除张郭庄站和园博园站两个为高架站外,其余均为地下车站。全线设张仪村停车场一座,马泉营车辆段一座。地铁14号线全线采用A型6节编组列车,是北京地铁路网中最早使用A型车的线路。

  14号线西段,张郭庄站-西局站,于2013年5月5日开通试运营;14号线东段,金台路站-马泉营车辆段,于2014年12月28日开通试运营。

     

  五座车站 开启昌平老城区轨道交通元年

  打通卫星城与市区的“任督二脉

  昌平线二期北起昌平城区西北涧头村西侧,沿京包高速路北侧向东敷设,经过涧头村后线路转向南,过八达岭高速与京包高速匝道桥后,沿京银路向南,至西关环岛转向东,沿政府街、府学路穿过昌平老城区,过东沙河后沿昌崔路进入昌平新城东扩区,在内环东路转向南,进入南中路与昌平线一期在南邵站贯通。正线全长10.6公里,共设站5座,自西向东分别为昌平西山口站、十三陵景区站、昌平站、昌平东关站、北邵洼站,全部为地下站。全线共有非机动车停车场14处,平均每座车站共设置2~3处自行车停车场,平均每处可容纳停车约130辆。

  昌平区内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科教旅游产业云集,是首都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昌平线二期的建成,犹如打通昌平和市区交通的“任督二脉”,开启昌平老城区的“轨道交通元年”。

   与昌平线一期贯通试运营

  预计客流压力较大 采取多种措施确保运营组织有序

  昌平线二期与一期贯通运营,由北京地铁运营四分公司负责运营管理,新增1个昌平站区,下辖昌平东关、昌平、十三陵景区、昌平西山口四座车站,另有北绍洼站由昌平线一期既有南邵站区负责。机电分公司增设1个综合机电维修部、1个电梯维修部,供电分公司、线路分公司各增设综合维修部2个,通号分公司增设维修部2个、建安公司新增1个场区维保工区,1个车站维保工区。

  昌平线一期南起西二旗,北至南邵,共7座车站。开通试运营初期,昌平线列车间隔为10分钟。2011年11月起,平日晚高峰列车运行间隔由10分钟调整为6分30秒,运力提高53.8%;2012年3月,平日早高峰列车运行间隔也由10分钟缩短至8分30秒,运力提高17.6%。2013年5月,平日早高峰列车间隔由8分30秒调整至6分30秒,运力提高30.8%;晚高峰由6分30秒调整至5分30秒,运力提高18.2%。2013年底晚高峰时段列车间隔由5分30秒调整至5分06秒,运力提高7.8%。昌平线二期开通后,晚高峰列车将按4分钟间隔运行。

  昌平线开通试运营后客运量持续增加,2011年运送2704万人次,2012年运送3831万人次,2013年运送4814万人次,2014年运送5733万人次,4年间客流量翻了一番。随着昌平线周边住宅区的发展,沙河、沙河高教园、生命科学园等站早高峰客流增长迅猛,三座车站在站外设置导流设施,采用出入口进站、出站分离措施,引导乘客有序排队进站。西二旗站作为昌平线终点站以及与13号线换乘站,70%以上的乘客均在此站进行换乘或出站,同时本站进出站的客流量也极大,常常位列整个路网的前五名,大客流与站内有限的设施、车辆运输能力形成了明显的矛盾,西二旗站早晚高峰均采取限流措施,按照站内换乘客流优先的原则,有效控制进站客流,降低安全风险,提高乘降秩序。

  昌平线二期开通试运营前期,地铁运营公司充分走访调研昌平线特别是二期地铁沿线,对新线开通后的客流变化进行合理预测,并针对可能出现的车厢满载现象提前、线路满载率提高、沙河及沙河高教园站外限流形势愈加严峻、西二旗换乘人数显著增长等情况,按照“重点车站、重点控制,全线联动、统筹协调”的原则,对昌平全线各站客运组织方案进行整体调整。期间,多次组织召开方案调整会商会,反复修改调整十余次,制定多种客流控制方案,缓解高峰压力,确保开通后运营组织有序。

   新城-古韵 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

  演绎具有地域特色的装修风格与艺术风格

  昌平线二期装修风格延续昌平线一期的“新城”理念,融入传统古建的设计元素,形成“新城*古韵”的装修设计主题。以简约的国际风格、传统古建的屋顶样式、传统砖柱的砌法,结合现代的设计语言、材料工艺来演绎舒适、简洁、大气、施工便捷、维护简单交通属性空间。艺术品设置与装修风格相呼应,十三陵景区站、昌平站与北邵洼站三站均设置了工艺精巧、造型别致的大型壁画,置身车站中仿佛置身于艺术长廊。

  昌平站,位于政府街与鼓楼南大街交叉路口。临近公元1459年由天寿山守备廖镛奏请朝廷批准,修建的标志性建筑谯楼——即钟鼓楼。谯楼为歇山顶,双檐叠出,七层斗拱,四脊八岔。

  据昌平史书记载:楼高六丈余,三层基座,下层呈城堡状,四面均开拱券门,彼此相通。基座上两层谯楼。楼上设有铜壶滴漏(皇宫中闲置的一副备用铜壶滴漏)。谯楼的东南、西南二角建有小亭,分置更鼓、铜钟,每天击鼓报时。鼓楼历经明、清两代,清末时已残破不堪,1931年进行过重修,1971年因昌平城区规划建设被拆除。

  昌平站的天花造型元素借鉴了该站周边的钟鼓楼建筑(已拆除)造型,站厅中间采用歇山式屋顶,站厅两侧采用悬山式屋顶,色彩以棕色为主,整体感觉既古朴又时尚,既有人文底蕴又有时代特色。

  昌平站的站厅艺术设计主题为《古韵流长》,大型壁画主要分为三大部分来反应昌平悠久的历史文化,左侧居庸关的雄伟与云台浮雕的精美,与右侧佛教圣地银山塔林神圣静谧的氛围形成呼应与对比,中间部分则突出表现了昌平的前身永安城。壁画长15米 高约3.4米,玻璃熔融马赛克表现为主,雕刻及拼贴而成。

  十三陵景区站、北邵洼站、昌平东关站、昌平西山口站室内设计整体天花采用抬梁式构架结构,简单大气,中部天花采用传统盝顶屋顶,中间平顶,四面斜屋顶,以颜色为区分,达到“共性于个性的协调统一”,形成“一线一景”的总体设计原则。

  北邵洼站厅艺术设计主题为《绿色昌平》,壁画尽可能真实的描述新城的市貌与地貌,展示了昌平区标志性的建筑如十三陵水库上的九龙游乐园、航空博物馆、科技城、大学新区、草莓园等,色彩上以绿色为主体现“”字及昌平绿色宜居的生态环境,壁画长18.02米,宽3.57米,采用马赛克镶嵌而成。

  十三陵景区站站厅层艺术设计主题为《万年吉壤》,壁画采用中国画传统青绿山水画法,把十三陵的龙脉组山描绘出来,包括天寿山、大峪山、虎峪山、青陇山,卧虎山。龙脉发于昆仑之中脉,绵亘数千里壁于阗,历瀚海之玄,蜿蜒万里,始至燕山,复东行数百里起天寿山,如“万马自天奔腾而来”。作品试图表现十三陵龙脉山水的磅礴之势。壁画长15.6米,宽3.9米,采用瓷板喷绘而成,为京城最长瓷板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