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台“高危”电梯月中完成体检
本报记者 金可 王海燕
全市2000台高风险电梯将完成体检。截至目前,市质监局已累计完成1805台高风险电梯安全评估工作,完成任务总量的90.3%。其中,老旧住宅电梯995台、公共交通等人员密集场所电梯810台。11月15日前,本市将完成所有高风险电梯的安全评估工作。
近日,市政府召开全市电梯安全隐患排查及督办为民办实事工作会议。前期,市政府第七督查组已进行了现场督查。此次督查会上,市质监局负责人介绍,本市使用10年以上的老旧电梯4.9万台,占全市电梯总量的26.1%,老旧电梯中住宅电梯达2.5万台。
加大电梯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通报力度是2015年市政府重要民生实事项目,实事项目要求重点评估老旧住宅及交通、商业、医院、学校等公共场所的2000台电梯。同时,各区县政府要建立政府救济机制,对产权主体不清、资金政策不明的电梯进行维修改造。
督查会上,各单位都将自己采取的措施及面临的棘手问题和下一步措施摊在了明面上。
面对围绕老旧电梯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各部门将形成“多元共治”的格局,如安监部门加强电梯安全工作综合监管,质监部门加强专项监管和行政执法。同时借助新科技解决老问题,如建立集现代化信息物联网、电梯内部安全系统和应急平台为一体的电梯安全监管应急体系,通过电梯轿厢内的五方对讲及延伸技术,把整个网络平台三级救援结合起来。
老旧电梯维修,资金从何而来?
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在督查会上汇报了本市住宅维修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从2012年到2015年,商品住宅的专项维修资金中,用于电梯维修部分的费用增速明显。电梯维修资金在2012年不到1亿元,2013年达1.3亿元左右,2014年达1.8亿元,今年截止到8月已用了1.4亿元。但是,受各种因素制约,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率总体水平较低。一方面是电梯坏了没钱修,一方面是大量资金趴在账上睡大觉。据统计,北京市目前商品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累计缴存额430亿元,而累计使用额却不足2%。
在改造中,住建部门也发现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电梯评估机构的缺失。按照规定,电梯维修动用专项维修资金时,需要由专业机构先对电梯进行鉴定,但目前全市只有一家鉴定机构。
为进一步加快落实这项为民办实事工作,10月21日,市质监局已向各区县政府发函,要求各区县在11月20日前建立相关救济制度,并于11月5日前汇总后统一上报。
目前东城、西城、海淀区已按要求完成了老旧电梯救济制度的制订。其中,西城区由区财政出资2339万元,对60部产权不清、资金不足且存在突出安全问题的老旧住宅电梯进行更新;东城区筹集800万元专项应急资金,用于消除老旧住宅电梯安全隐患;海淀区也建立了资金筹集机制。其他区县也在积极制订相关措施。
除了电梯安全外,10月中旬第七督查组还到中关村软件园对本市重点项目推进情况进行现场督查。针对普遍存在的项目审批速度慢的问题,督查组要求相关部门在审批上要优化程序、加快进度。特别是针对“高精尖”产业项目,要上下联动,协调沟通,优化审批程序,为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让项目加速落地。
郑重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本网刊登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