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院党委召开座谈会 深切缅怀袁隆平院士

24.05.2021  19:22

本网讯 “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隆平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遗体送别仪式,于2021年5月24日上午10:00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5月24日上午9点,农学院党委于新楼1009会议室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深切缅怀袁隆平院士。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张远帆主持,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各研究中心教师代表、行政人员等参加会议。

会上首先集体学习了受习近平委托湖南省委书记看望袁隆平同志家属并转达亲切问候的相关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了袁隆平同志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向袁隆平同志学习。与会成员依次发言,表达了对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深切悲痛与悼念。

农学院院长金危危教授表示,作为一个湖南人,我对袁老有着一份更深切的、更特殊的感情。我所知道的袁老是一个很有反差感的人,他家世显赫、家境殷实,却一辈子从事着最接地气的农业科研;他来自大城市,见识广博,却在一个小地方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他是老农民、老顽童,和同事学生关系非常亲密,他是一位大科学家,却又只是一个普通老人。袁老在写给妈妈的信中提到,他在千百次的失败中仍然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袁老的离世令天地同悲,我们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定要学习先生的崇高风范,传承先生的伟大精神,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副院长曾昭海教授表示,袁隆平院士是农业领域绝对的标杆人物,他一辈子躬耕田野,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常年不息,精神动人。在当年安江农校那样艰苦的科研条件下,他开始杂交水稻研究,然后又从三系发展到两系,再又向一系发展,他在杂交水稻研究上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就,尤为难得。在当前大好的科研环境与条件下,对袁隆平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更加努力工作,拼搏奋进,为祖国农业科技事业贡献磅礴力量。

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主任赖锦盛教授表示,袁先生毕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是我国农业领域的一面旗帜。袁老的逝世是我国农业科研的重大损失。我国从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的历程中,需要一大批像袁隆平先生一样胸怀祖国、用一生的心血投入其中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也呼吁广大师生化悲痛为力量,以更大的热情、决心和勇气,投入到农业科技创新这一重大战略任务中来,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我国和世界农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党委委员、水稻研究中心朱作峰教授表示,惊闻袁隆平先生离世的噩耗,水稻研究中心召开紧急会议,并在今天由中心主任孙传清教授代表中心师生前往长沙悼念先生。袁先生是我国水稻杂种优势研究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一生致力于水稻种质资源挖掘和创制,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高产组合“南优2号”,发明了“三系法”和“二系法”杂交水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先生终生追求“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两个梦想。我们水稻研究中心全体师生将以先生为学习榜样,化悲痛为力量,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持续进行稻种资源挖掘,为培育高产、优质、绿色水稻品种提供新基因,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而奋斗。

党委委员、教工党支部书记何绍贞教授表示,我1970年出生在南方的农村,主粮主要是大米。在我十岁以前,家里一日三餐基本上都喝粥,吃不上米饭,忍饥挨饿是经常的事。到了80年,我终于吃饱了,当时不用说有多高兴了。所以当时大家都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主导的农村改革,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回到了农民的手中;二是靠袁隆平,家里种上了杂交稻,大获丰收。袁隆平大学毕业分配到了湖南安江农校,脚踏实地,从水稻的田间观察开始,筛选自然杂交单株、雄性不育株,直至完成水稻的三系配套,使杂交水稻遍插祖国的大江南北,乃至全球,是他开启了第二次的绿色革命,解决了全世界很多人民的温饱问题。袁隆平一生扎根大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永远是我们农大师生的楷模!国人的楷模!

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陈源泉教授表示,袁隆平先生不仅是我们农业科技届的一面旗帜,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一面旗帜。我们农业科技和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自觉地、坚决地、坚定地继承和弘扬袁隆平先生以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精神,扛起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大旗,为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懈奋斗。

小麦研究中心姚颖垠教授表示,袁先生的一生令人敬佩,一是敬佩于他的家国情怀,一个人的心有多大,视野就有多大,格局就有多大,袁先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心有大爱则信念坚定、矢志不渝。二是敬佩于他的忠一事尽一生,一个人热衷于一件事情几天、几月、几年或许简单,但一辈子为了一件事真的很难,袁先生一辈子躬耕田野,献身农业科技事业,令人钦佩。习总书记在表达对袁先生的深切哀悼同时,也对科技工作者提出要求,我们备受鼓舞,我们要以袁先生为楷模,更加砥砺前行,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张远帆书记作总结发言,他表示,我们作为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的教师,在传承袁隆平先生的伟大精神与品格方面,是要举旗帜、勇担当的。我们的老师要深入贯彻总书记对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待,学习袁先生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老师们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除了自身做“大先生”、研究真学问,还要有“大胸怀”,把“端牢中国饭碗”的重担扛在自己肩上。同时,我们也要扎实做好课程思政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农业科技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