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扩大)会

27.11.2020  21:32

为加强民法典的宣传教育,全面提升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水平,学校于11月27日上午在学术报告厅组织召开了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扩大)会。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法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轶教授做了辅导报告。校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全体中层干部、相关学科教师、学校师生宣讲团成员等参加报告会。副校长臧勇主持会议。

报告会现场

报告会上,王轶做了题为“民法典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辅导报告。他指出,我国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法典,是在立足中国实际、面对中国问题、提出中国对策过程中产生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如何看待人、如何看待家、如何看待社会、如何看待国家、如何看待自然等人类基本问题的法治思维,是一部引领21世纪潮流的民法典。

王轶教授作报告

王轶简要回顾了我国民法典起草的历程,从当时社会高度关注的案例切入,引出了民法典出台的四项先决条件:一是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二是足够丰富的民商事法律实践经验,三是高度凝聚价值共识的能力,四是相对成熟的理论准备。他运用丰富的语言、详实的案例,深刻阐述了民法典的三个特色:一是面对中国问题、发扬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回答中国之问的中国特色,二是立足民生实际,能够行之有效回应实践问题法律规则的实践特色,三是能够紧密结合时代发展,充分考虑信息文明背景下民事权力主张的时代特色。

臧勇作总结讲话

臧勇强调,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我们要进一步学习领会、消化吸收,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学习、准确理解、严格执行民法典,深刻认识到民法典既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也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循的规范;要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努力开创学校“双一流”建设和综合教育改革新局面。

王轶参观校史馆

会前,王轶前往校史馆参观,与臧勇就学校发展中的重要历史节点和代表性人物进行了深入沟通。

专家简介:

王轶,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法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民法典编纂项目领导小组成员、秘书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首届首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18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摄影:丁榛)

(责编:杜嘉庆、邢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