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处“口袋公园”今年国庆前迎宾

17.02.2015  11:13

  今年,市民身边将出现一批“口袋公园”。这些公园面积不足1万平方米,坐落在中心城楼宇间或居民区附近;虽然体量小,但有花有草有树,路灯座椅等休闲设施也一应俱全。

  “口袋公园”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是指规模很小的城市开放空间,用以改善高楼云集的城市中心区环境,满足中心城居民对公园的需求。1967年,世界上首个“口袋公园”——占地4000余平方米的佩雷公园在纽约53号大街落成。其每平方米每年接待游客达128人,远远超过著名的纽约中央公园。

  和很多国际大都市一样,北京也面临着城市中心区绿量不足的问题。高楼林立,大片的城市绿地少。“而‘口袋公园’却具有选址灵活、面积小、离散性分布的特点,可以见缝插针为城市增绿。”市园林绿化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去年,“口袋公园”已在朝阳、东城、西城等几个城区试点,建设面积从百十平方米到四五千平方米不等。

  朝阳管庄馨岛苑社区南部一块1000多平方米的空地,就建成了一处“口袋公园”。原先,这片空地上有一处废弃的机井房,四周荒草丛生,每到冬春季节一刮风就起土,居民很少往这儿溜达。去年春天,经过改造,这里栽上了树,铺上了草坪,修建了健康步道,还配备了座椅。现在,这处小公园里每天健身、遛弯儿、晒太阳的居民络绎不绝,俨然成了社区的休闲“聚集点”。

  这样的“口袋公园”今年本市将继续建设60处,总面积40公顷,主要分布在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通州、昌平、大兴等。每处占地面积都在1万平方米以下。

  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口袋公园”主要利用城市拆迁腾退地和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以及未利用土地建设,因为不涉及征占土地,建设成本相对要低。建成后,除了给城市增添绿荫,给市民增加休闲空间,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违建再生,保持城市环境整洁有序。

  在具体建设上,“口袋公园”以栽树为主,特别是生态效益好、易管易活的乡土树种,如银杏、国槐、油松等,不提倡种一大片草坪。要有座椅、路灯、道路等基本的休闲设施,有条件的,可以开辟林下活动场地,或在林间修建健康步道。另外,要因地制宜设计绿地集雨设施,防止雨季形成内涝。

  据了解,“口袋公园”因为面积小,建设周期普遍不长。60处公园,预计今年“十一”前就能全部建成。(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王海燕) 【编辑:曾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