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发挥群团作用 积极建功立业

27.10.2015  15:47

    群团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如何更好地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团结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在大局下思考和行动?不久前,北京市委召开党的群团工作会议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了扎实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的目标任务。

    去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工作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北京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北京市各级群团组织在市委领导下,在大局下思考和行动,急党和政府所急、想广大群众所想,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找准工作结合点、着力点,团结动员广大群众和社会力量不断有新作为、创造新业绩。     在服务群众中建功立业     山西来京务工青年张莎莎是微电影《弱女自传》的主人公。她19岁高中毕业后来到北京择业,因为学历低被多家公司拒绝。抱着怀疑和试试看的态度,张莎莎走进了团市委举办的新青年学堂。后来,她成功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毕业后,她回到新青年学堂,成为一名志愿服务教师。“我是这个活动的受益者,我在这里当志愿者希望能帮助更多像我一样的人。”她说。     改变张莎莎命运的新青年学堂,是北京团市委专门为来京务工青年开设的免费成人高考培训班。截至目前,该学堂已开设各类班次超过1000个,参与服务的志愿者达5280名,总服务次数19468次,服务时长约3.8万小时,为近2万名来京务工青年提供了培训和辅导。新青年学堂在帮助他们实现求学梦想的同时,也为他们搭建起互相交流、融入城市的平台。     “北京人口总量大、结构复杂多样,群团组织不能坐等群众找上门,而要主动联系、主动服务,把工作做到每一个角落,把服务送到每一个群众。”这是市委书记郭金龙对全市群团组织提出的要求。     面对职工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市总工会从2010年开始为全市职工制作“京卡·互助服务卡”,累计达300余万张,服务事项涵盖读书、观影、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等多个领域,成为广大职工的“贴心卡”;市妇联着力解决农村妇女和弱势妇女的服务需求,在全市2646个社区、3944个村庄共建立6950个“妇女之家”和1958个“姐妹驿站”,服务妇女儿童数十万人;市文联组织有关社团开展“中国梦·乐在社区”系列文化活动,深入全市60余个社区(学校、单位)开展近200场辅导培训,参与艺术工作者近1000人、社区群众约6万人次。北京各群团组织都有服务群众的品牌和绝活。     “不能自娱自乐,要带着群众一起做”,这已成为北京市群团组织的普遍共识。有效发挥自身优势,带动公众参与,让更多的群众从中受益,这已成为北京市群团组织的普遍做法。     在社会治理中担当重任     北京市委社会工委书记、市社会办主任宋贵伦介绍说,近年来,全市群团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在反映群众呼声、表达群众诉求、保障公民权利、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马国华是一名资深律师,同时还是一个特殊群体的“律师妈妈”。每隔一段时间,她都会走进朝阳区“法律阳光工作室”,了解未成年被告人或被害人的成长经过,进行心理抚慰,同时还对他们进行普法教育和行为矫正,帮助他们走向新生。     “法律阳光工作室”是朝阳区妇联和女律师联合会以及朝阳法院未成年法庭合作的品牌项目,旨在维护未成年被告人应有的权利。不仅是妇联,北京市工会、共青团、残联、侨联等群团组织都建立了服务本群体的诉求表达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实现了维权帮扶的常态化和长效化。     在当好群众利益守护者的同时,群团组织柔性的服务手段更成为治理社会问题的重要 “缓冲阀”。去年,北京市通州区某镇政府雇用的工人由于养老保险问题与单位发生矛盾,并一度出现扩大化的趋势。通州区总工会在了解情况后立即启动“六方联动”机制,协调相关单位开展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最终,矛盾得到及时化解。     在撑起 “保护伞”、构筑 “减压阀”的同时,北京群团组织还成为公众参与的“引导员”。今年9月,北京举办田径世锦赛和“9·3”阅兵两项大型活动,全市社会领域共动员社区、社会组织、商务楼宇、社工机构等各类力量达到100多万人,其中有85万志愿者、40万协管员,参与了“两大活动”的维稳和服务保障工作。     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美丽的名片。几年来,北京群团组织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群众的主体作用和创造精神,引导群众由“被管理”转变为“我治理”,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良好局面。     在城市管理中贡献力量     流动人口服务、老旧小区管理、交通拥堵缓解、生态环境改善等,一直以来都是北京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难题。全市群团组织在“大城市病”治理中寻找工作结合点,探索出了许多新路径。     新源街小区,是朝阳区的一个老旧小区。过去这里是“三无、两难、一差”社区,“无门卫、无停车管理、无日常绿地护养”,“停车难、买菜难”外加“环境差”。后来,新源街小区召开居民代表会议,以投票的方式选出本小区居民组成的小区自我服务管理委员会,实现了由过去“多头分散管理”到现在“专人牵头管理”。较短时间内,小区基本实现了无白色垃圾、无杂物、无小广告、无楼内尘土的“四无”管理目标,形成了“小区事,居民管;身边事,互相帮”的良好氛围。居民过上了“我居我管我幸福”的美好生活。     像新源街小区这样的老旧小区,全市共有1582个,成了城市建设管理的落后地带。从2012年开始,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社会办牵头,在总结基层经验基础上,在全市开展老旧小区自我服务管理试点,通过凝聚群众智慧和力量,实现了共创城市美好生活的目标。     今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期间,“朝阳群众”“西城大妈”“海淀网友”成了网络热词。其实,近几年还有一支队伍在北京也很知名:丰台市民劝导队市民劝导队源于北京市丰台区丰台镇永善社区,是群众自治和志愿服务的新探索,是基层群众组织参与环境秩序治理的新创造。目前,全市16个区县“市民劝导队”已发展到2500支,人数10万多人。这些“热心大妈”“邻家大爷”,平均年龄50多岁,多为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人员。他们走上街头、深入社区,劝导不文明行为,调解邻里矛盾,解决社区难题,维护环境秩序,真正做到了“社区是我家,管理靠大家”。     为进一步倡导绿色理念和行动,今年北京市委社会工委与有关部门一起,发起了“北京社会志愿服务行”活动,深入开展保护环境、保证蓝天、保护文物、服务社会、服务百姓等五大志愿服务行动,50万名志愿者积极响应,近半年开展各类活动6000多场,为北京的天更蓝、水更清、行为更文明、环境更宜居、社会更和谐做出了贡献。   编辑:ru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