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6.1万考生迎大考 作文题让考生“发懵”

07.06.2016  19:44

  中新北京网6月7日电 (记者 杜燕 曾鼐)今天,北京6.1万余名考生迎来人生大考。作为每年高考的首场考试科目——语文,尤其作文题目备受关注。今年,北京的作文题目在“老腔”和“神奇的书签”中二选一,不少考生看到题目直呼“懵了”。专家表示,今年的作文与阅读的结合更为紧密,突出对思辨能力、想象能力的考查。 

   作文让考生“发懵  

  记者从北京市教委了解到,今年北京语文试题10分的“微写作”为: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高中阶段的学习最需要注意什么?请给即将进入高中学习的同学提一两条建议。要求条理清楚,言之有物。150字左右。 

  ②很多家长在微信或QQ等媒体上建立了班级“家长群”。请对这种现象发表评论。要求言之成理,自圆其说。150字左右。 

  ③请以“”为题,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不超过150字。 

  50分的“大作文”题目是: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胸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 

  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书签,与书相伴,形式多样。设想你有这样一枚神奇的书签:它能与你交流,还能助你实现读书的愿望……你与它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请展开想象,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 

  人大附中汪润民觉得作文题让人有点儿懵,“选择了第二个题目——《神奇的书签》,以前积累的一些知识、素材派上了用场”,“主要写了书签带我进入一个书籍的世界,让我的阅读更丰富。” 

  让作文题目搞得发懵的还有其他一些考生。北京四中考生黄欢觉得,阅读和语言基础知识都还行,但是“作文感觉很‘葛’,之前没准备过类似的。看到卷子有点懵,两个题目都不好写,选择了记叙文《神奇的书签》。” 

  北京八中高三五班的王滋樟认为整体而言试卷比模拟考试简单,在作文题里选择了《老腔》,“主要写了文化的传承,如何令人震撼,如何推广。” 

   注重考生个性化展示  

  今年的语文试卷难不难?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表示,2016年高考语文北京卷,继承2013—2015年北京高考语文改革的成果,稳中求创新,在试卷的整体立意与布局、强化对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的考查、继续拓宽考生个性化展示的空间等方面,力求进一步完善与创新。 

  专家称,试卷力求通过更为广泛的素材和多样化的题目,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考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层次的认知与思考。例如,大作文题目②“神奇的书签”,密切结合学生的读书生活,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编写故事,这既是考生熟悉的内容,又有助推全民阅读活动开展;大作文题目①从阅读文本引发,要求考生写出对民族文化遗产内涵的理解,对其现实意义和价值的理性思考,从而升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微写作涉及到高中的学习心得、对“家长群”现象的评论等。试卷的写作题目,立足考生的现实生活和文化热点,要求考生写出自己对生活、对文化的深层认知,贴合时代主旋律,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的命题要求。 

  再比如,文言文阅读,用《管子》中讲述国与国之间“经济战”的故事,引导考生进一步探究古代思想智慧的现实意义。 

  “试卷几大板块,取材于当今科技前沿最新成果、古代重要的思想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学生现实生活等多个方面,视野开阔,覆盖面广,突出了高考语文试卷重视思想性、文化性和时代感的设计思路。”专家如是说。 

   加大考生思辨、想象力考查  

  谈到试卷的创新,专家指出,2016年高考语文北京卷,继续坚持强化阅读、注重实际运用、注重考生12年语文学习积累等基本命题思路不变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加强对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考查,加大试题的开放性。 

  仍以作文为例,此次考试中,作文与阅读、生活的结合更为紧密,突出对思辨能力、想象能力的考查。 

  他称,去年开始在北京作文题目上采用“读写结合”的形式,这既是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回应,也是对语文学习规律的遵循。2016年延续这一做法,而且有了新的突破。去年只是由“梅花”引出一个“”,生发出作文话题,今年的作文题目①则要求考生认真理解文本所记述的老腔演出“撼人胸腑”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要求考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写出自己对生活中所接触的文化现象的思考与见解。这就使阅读与写作有了更加紧密、更有深度的结合。同时,题目又具有较大的开放性,明确提示不限于说“老腔”,要由此“说开去”,进一步强化了对考生认识能力与思辨能力的考查,为考生展示自己对生活中文化现象的深度思考、认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