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企发布全球首个智能机器人云平台
昨日,中关村前沿科技企业达闼科技发布全球首个智能机器人云平台,并宣布已经获得一亿美元A轮融资。据透露,房山区政府与达闼合作建设的云端导盲机器人协同研发中心将于今年3月份启动试点,为视障人士提供机器人导盲服务。
全程没有导盲棒,也没有人搀扶,昨天,戴着一顶外形酷炫的红色头盔,一位盲人姑娘在众人的惊叹与注视之下,独自从容地从人群中走上舞台中央。
这个让盲人“睁开”眼睛的智能头盔,就是云端导盲机器人。在小小的头盔背后,搭载的就是达闼智能机器人云平台。
为何大脑不直接放在机器人身上,却要放在云端?据了解,人工智能的一大神奇之处在于,机器智能模拟人类大脑神经元工作原理后,能够得到极其智能的结果。然而,要完全模拟一个人类大脑的神经元构成,需要相当于人脑100万倍体积的电子元器件才能勉强做到。这也意味着,人类在很长时间内都无法把如此巨大的一个实体版“机器大脑”放在机器人肩膀上,必须将大脑置于云端。
达闼科技首席科学家李强介绍,戴上头盔后,头盔上的立体视觉摄像头、超声雷达、陀螺仪等传感器,就能立刻化身盲人的“眼睛”,获取现实世界的信息。信息被同步传输至云端,交由智能云平台处理后,动作指令和信息会通过扬声器送达给盲人。
李强透露,由于盲人在“听到语音指令-思考-作出反应”的过程需要一定时间,使得盲人使用导盲机器人时行动仍然稍显迟缓。为了解决延时性问题,下一代导盲机器人将加载自主研发的模拟立体声导向系统,通过声音的方位、频率、节奏,让盲人几乎不需要花费思考时间,能够“跟着感觉走”。
达闼研制的智能机器人云平台的另一大特色是首创融合认知计算平台,能够实现人工与机器智能协作。通俗来说,在复杂的人类生活场景中,机器智能总有些问题无法解决。比如,在一些不太遵守交通规则的城市,行人根据绿灯指示过马路时,总有些车不按规矩冲过来,如果智能机器人简单根据红绿灯指导盲人行进就会有危险。通过达闼的云端融合认知计算平台,人机协作的人工智能处理会更有效。
有人难免发出疑问,机器将需要人工辅助的讯息传递给人类、人类辅助判断、将指令传达给导盲头盔……这一系列动作,都要求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人类究竟应该在何种情境下介入与机器智能的合作,这又是个问题。“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难点,但我们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做得比谷歌还早。”技术人员介绍。
机器人“不聪明”不可怕,“不安全”却万万不可。针对未来“机器人时代”可能广泛面临的安全问题,达闼通过自主创新技术并与运营商合作,为智能机器人们建造了一张专用网络——移动内联网。区别于大众日常上网、通讯所用的公网,一旦机器人接入这张专网,它就进入了一个与公网隔绝的网络空间,最大限度降低黑客入侵等安全隐患。(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孙奇茹)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