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观上的一次生态学转向
继去年降低GDP在政绩考核中所占权重后,贵州省再次对县级政府的考核做出调整。其中,1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完全取消了“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和“人均GDP”考核,被“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总产值”、“耕地产出率”等内容取代。与此同时,增加了“营造林任务保存率”、“森林覆盖率”两项生态环境考核项目。(11月3日《新华网》)
虽然目前全国已有超过70个县市明确取消了GDP考核,取消GDP考核也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但贵州省坚决取消10个亟待“减贫摘帽”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GDP考核,并增加“营造林任务保存率”和“森林覆盖率”两项生态环境考核项目依然可喜可贺,可圈可点。
贵州省此次调整GDP考核让我们看到了发展观上的生态学转向。摈弃盲目追求GDP的发展意识,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信念,坚守生态底线,坚持走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深层命意,也是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打造美丽贵州,就该因地制宜,如此积极探索实现生态振兴、绿色崛起的发展新路径。
“增加森林覆盖率”考核,是贵州加快发展的正确选择,也该成为全国各地的统一行动。当前,创建森林城市、发展城市森林已经成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成为改善生态环境和增加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成为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有力抓手。我们应该趁势而上,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指针,深入探讨森林在增进绿色福祉、促进绿色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为改善生态改善民生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林业局报送的《关于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他指出,近年来植树造林成效明显,但我国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人民群众期盼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宜居,造林绿化、改善生态任重而道远。要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创新林业治理体系,充分调动各方面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稳步扩大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功能,为建设美丽中国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陆地上最大的可再生资源库、生物基因库和生物质能源库,不但为人类提供木材、药材、食品和能源等多种物质产品,同时也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森林除了众所周知的涵养水源、释氧固碳、养分循环、净化环境、土壤保持、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外,还给人类提供森林游憩、游览观光、净化心灵的精神享受,这些生态系统服务是用金钱买不到的。
近年来,各国对森林生态功能格外看重,保护森林已成为国际共识,森林问题也成为国家社会的重要议题。罗马俱乐部的科学家们早在1980年就呼吁:要拯救地球上的生态环境,首先要拯救地球上的森林。欧共体前主席雅克·戴路斯强调:森林是政治、经济和生态这一新思想的核心。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说:谁在生态问题上主动采取行动,谁就能在今后的国际舞台上起领导作用。
长期以来,“唯GDP论”的考核方式对林业建设和生态保护重视不足。贵州对全省各地实行区别化考核,特别是在提高生态环境类权重的同时,将涉及林业的营造林任务保存率和森林覆盖率作为测评指标,是推动发展的正确路径。这一次发展观上的生态学转向,将引导各级政府更加关注林业生态建设,继而激励全省各级林业部门,积极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确保林业建设各项目标如期实现,推动“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是紧密联系、辩证统一的关系。生产发展,是文明发展、科学发展的基础环节;生活富裕,是文明发展、科学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生态良好,是文明发展的应有之义。我们就应该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的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坚定不移地走生态振兴、绿色崛起之路。(Aw)